从营销角度说说双十一:为什么会狂欢,因为大家都买,为什么大家都买,因为双十一会降价促销(实际有没有降不太清楚),为什么降价会买,因为消费者效用会变大。但是营销的理论没薄利多销这么简单,想一想,除了双十一是不是还有双十二,618啊之类的所谓的节日。这在营销中叫认同感(compliance)。因为节日是所有人都会过的,也就是让消费者认为所有消费者(或者大部分消费者)都会购物的一个节日,那么作为同是消费者的你,肯定也会去购物,最起码你会有这个想法,而想法变成行动,只需要你脑中一念之间。
还真从没在双十一买过东西,当然平时就很少在淘宝买东西(自从在一家自称假一赔命的天猫店买过一双马丁靴,不到半月就裂后,再也不相信淘宝)。近一两年感觉天猫上的正牌品牌旗舰店越来越多,不过仍是习惯去实体店买。周末逛街在播家喜欢上了件五折羽绒服,被同伴拖走抑制住了冲动,休息的时候手贱点开天猫旗舰店,同样是五折,不过标明双十一特惠便宜两百多块,窃喜,提前收藏并加了购物车。若是双十一变了价格或是买到假货,估计就再也不会相信双十一了。
双十一数据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我们的这个世界已被互联网滚滚巨轮所“碾平”,扁平化时代的步伐逐步加快,更折射出的是互联网让我们这代人更容易被掺杂有某种“目的性”的信息所裹挟。双十一的成功与其说是互联网时代带人我们每一个人便利的成功,倒不如说是互联网时代能更便利的产生“乌合之众”式群体性活动的成功。
对于从事电商的人来说,因为懂所以很难被坑。不懂的人可能会因聚集的人多也来凑凑热闹,像过节一样,这样的人占不了太多。绝大多数是略懂网购的人,知道哪些有便宜,哪些木有便宜,你以为他们是傻瓜啊?
买家,可能部分商品拿到实惠,也可能参杂大量冲动消费及劣质商品,最多算打平。卖家牺牲利润,透支市场以及向天猫大量缴税换来虚假繁荣唯一的赢家只有淘宝以及小米。
理智分析,冷静出手……适合买一些长期观察确实需要但又不急在一时的东西……比如我需要个女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