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麻花,被坑过的有么?这个通常在街边巷尾流动的三轮车,后车斗里是玻璃罩,罩里摞着好几种口味的大中小麻花,上面写着风味独特,天津特产大麻花,大麻花,看着比胳膊都粗,外面裹着芝麻,有的裹着红红的外衣,瞅着怪吸引人的,人都有好奇心,与这种小车擦肩而过第N次时,我终于没控制住自己的欠嘴,准备买一块儿尝尝鲜,因为身边的人都说从来没吃过,不信邪的劲儿上来了,我倒想知道这大家伙到底啥味儿。我看个别大麻花已经被切开了,显然这么大个儿,不可能论根卖,这让我心里压力顿时小了点儿,至少我不用“抱着一根像孩子那么大那么粗的麻花招摇过市”。我问老板可以切着卖吧?他说当然可以。问我要什么味儿的,我说香辣的,就要一小截尝尝味道,他未置可否,刀起花落……咔嚓整了一大截,相当于三分之一大麻花,我说太大了,他说这是最小的,再小没法卖…上秤,60多块还是70多,这大大超出了我对它的估价,不过谁让自己好奇心重呢,算了,就当买个经验,接过大麻花,拎着沉甸甸的,如果好吃,这一大截也能吃好几天呢,这么一算,还不算贵。走了一会儿人少一点儿,我迫不及待啃了一口。它简直是麻花界的出土文物,年代绝对久远,滋味儿绝对有年代感,虽然是酥脆的口感,但是明显好了,一股油腻腻透着类似雪花膏的味道,这玩意儿至少有好几个月了,根本不能吃,密密麻麻的辣椒粉颗粒里还有一个疑似小虫子的东西,捧着这沉甸甸的一大截,被骗的愤怒感一下蹿上来。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买的那些快销品牌的衣服,那些“看上去还不错”、“要么买一件平时穿吧的”的T恤牛仔裤等等,往往价格都非常便宜,买的时候觉得性价比很高,但买回家以后,总是没什么兴致去穿。后来我的女友很严肃的跟我说,你买衣服,总把“买的快乐”放在“穿的快乐”之上,你只图买的时候高兴,而不在乎穿起来高兴,表面上看,你买了很多衣服,但穿的时候仍然没有特别合适的,这笔钱就等于白白的浪费了,你没有听说过便宜东西买不起这句话吗?她的话让我醍醐灌顶,我想人生里可能也有很多类似的事儿,有的事情看上去特别轻松便捷,但是会浪费你的机会成本。有些看似划算的事,其实根本就是陷阱。另外一开始看上去很便宜,后来才发现很贵的东西,我觉得是净水机。净水器一台通常2000元左右,但是首先它的滤芯比较贵,一年总要换个两三次。另外我有天惊奇的发现,净水机上原来有两个出水管,一个就是我能够看得到的水龙头,另外一个被插入了下水管道中,据说,每出一桶净水要放掉四桶废水,我倒不是心疼水费,还是觉得太不环保了。最后来那个净水机就没太用,还是坚持把水烧开喝。
次试了一件黑色的皮草,上身特别好看,高贵典雅,看了一下价格也可以接受:4999元,在镜子面前来回的照来照去,一边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一咬牙,买!给售货员小姐说:“能打折不”?售货员小姐笑着说:“能,打完折后49980”!我心里一惊,你这价是翻着倍打的吗?赶紧把标签拿来仔细看:49999。
现在的绝大多数东西都比以前贵,比如说房子。因为我只在苏州和连云港,足足比3年前涨了两倍多。我还能说什么呢,2就是还有在小时候,感觉蔬菜,水果啊,真的比较便宜的在我们这里,基本上家家都种,现在不一样了,特别贵,还有好多,明显自己出去几年回到家感觉物价明显上涨,也有可能是通货膨胀吧。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切糕,大家都有过买切糕的经历吧?第一次买切糕去问多少钱,被告知8块,还让我自己选择割多少,我就选择非常非常少的一块,结果80块钱,阿里巴巴大叔告诉我8块钱一两,剩下不说了。
去过东北雪乡旅游吗?房价说涨就涨,房间说换就换,不愿意了就去零下20多度的户外呆着去,酸菜炒土豆丝78元,土豆炖茄子88元,一盘炒肉288,一小杯红糖水15元,就这么贵,爱消费不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