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农村至今也还保留着上古的风习,即嫁女儿以前生活水平低的情况男家应给女方此礼金,生活辛苦时般拾九元九角,以后为式拾玖,元玖角,再由四拾九不断升价,由单车接新娘至么托汽车,新娘上桥前要打米糯拉姐妹带说四句(即好的打油诗〉新娘车告别就时有人赶紧把大门关闭,即比喻嫁山去的女儿象泼出去的水收不回的新然上桥不准回头看。
曾经农村传统的结婚习俗也在慢慢现代化,记得我堂哥结婚时,首先是需要聘媒人,嫁娶两边沟通交流由媒人来当信使,传达双方的意思,结婚时男方需要聘引亲、牵娘去接新娘,去新娘家时需要挑了扁担,一头挑的猪肉,一头挑壶酒,新郎到女方家,丈母娘需要给新女婿穿上新西装,新娘衣服里要戴上铜镜,其余程序和城里基本一样了。
现在跟城里没啥区别,都是办婚宴,有的亲戚多的为了更热闹也更节约一点会办坝坝宴,花轿迎亲这些早就没有了,坝坝宴还依稀能找回儿时的场景,不过还是差太多意思,每年元旦还会举行集体婚礼,很多对新人提前登记,然后免费办婚礼,所有的人都可以去看个热闹,举行完之后就各自请客吃饭也挺好,节约很多呀,也省时间。
现在我们这已经改变了旧的传统,都是新事新办,与城市没什么区别,轿车迎亲,婚庆歌舞,酒店聚餐等!像以前老传统什么花娇迎亲,拦婚车,迈火盆,闹洞房等,都已经不见了。
我们村里新郎一方一早要去迎娶新娘,花轿现在很少用了,已经改成轿车了,提前要规划行车路线,去时走一条路线,回来要另走一条路线,这两条路线是不能重复的。
我们那里新房的外墙上要挂一红毯子,红毯子下方摆上一张方桌,方桌正中置一五升斗,斗中装满粮食,粮食中插有一秆秤,一把大葱,几头大蒜,还有一把香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