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后,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和社会形态的改变后,农村的人是越来越少。也随着越来越多对环境的保护,禁鞭炮,靠近中心城区的城镇甚至都禁止养家禽。传统的年味越来越谈了。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从八九十年代走过来的我们早已经不是那个不经世事的小孩,早以结婚生子或成为一家之主。我们成长的年代跟父母并不一样,我们的父辈在享受互联网和新时代所带来的优质生活中,也早已顺应潮流,回不到过去的生活了。
在以前,农村里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吃的、穿的、用的,都很低档。有不少家庭平时连顿肉都吃不上,衣服是大补丁小补丁的,到处都能显现出当时农村的贫困信息。为了吃上猪肉,吃上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的水饺,穿上只有过年才能穿上的新衣服,农村里的孩子们,对过年的期盼是多么的强烈!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现在的人们,失去了以往的纯朴,失去了亲情,取而代之的是利益与金钱!
生活条件的差异,生活环境的改变,让我们聚在一起很多时候都没有共同语言。更多的时候还是各忙各的,各有各的工作。表面上我们过得还是春节,实际上都只是匆匆应付下传统而已。不愁吃穿和精神物质的我们,既然没有了对以前春节的那种望眼欲穿的渴望,哪还有过春节的欲望呢,都没有过春节的欲望了,还哪有那么多的激情来过春节呢,这些都没有,哪还有年味。
记得九十年代的春节,在农历二十五左右,家家都在准备置办年货。家家杀猪杀鸡,去农贸市场购买年货,我们跟着大人屁股后面屁颠屁颠的跑着,只要到那时候才敢跟爸爸开口买一些烟花爆竹,好吃的糖果饮料瓜子之类的。最主要的是那时候还可以买一套好看的新衣服过年,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过年是我们一年中最大的期盼,也是一年中最大乐趣。
以前走拜年走亲戚,大家生活都很单一,聊的无非是小孩的成绩和家里的农事,大家生活条件都是半斤八两,单纯的生活条件塑造了那一代朴质的人。现在的大家大部分都不种地了,家里的孩子也都长大早已成家立业在外打拼,各自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变化,有的搬到了城里,有的还住在农村,有的觉得高高在上,有的多多避让。
现在人的每一天都像以前的过年,什么美味佳肴,什么新开的馆子,什么奇异新鲜的美食,应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大家享用的节奏,新衣服都是随遇则穿,有了新款心仪的,立马淘宝呀,实体店呀见之即买,买之即穿,再也不用像童年那样,担心春节期间没有新衣服的顾虑啦。至于娱乐项目,那就数不胜数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