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家庭已成候鸟一样的家庭,而且家庭人口也日益减少,尤其是农村。其实,我们之所以回味曾经的年味,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曾经都在一起,而且主要人口都集中在农村,现在,大部分人的都来到了城市,农村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虽然我们许多人在过年时还去农村,但多是候鸟型的家庭了,年前急匆匆的赶回家,过完年就急匆匆的赶回城市,尤其在独生子女年代,子女是在这家过了年又往另一家赶赴,这样,越来越多的家庭热闹也只是一刹那,瞬间又变得冷清,将来,随着农村父母的离世,农村就会更加冷清,所以,年味也就淡了。
一场春晚改变了所有中国人过年的习惯。过去,过年时全家人都坐在一起,围着火堆,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烤糍粑、炖猪蹄、喝茶、吃各种小吃,然后,大家总结过去,展望新年,给孩子发压岁钱等,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可是,这种习惯被80年代的一场春晚彻底改变了,而且,现在不但是央视办春晚,几乎各省、各市都在办春晚,大家也就坐在电视前看春晚去了,这样,就失去了过去过年的习俗,全国人民在大年三十都统一看春晚就成了千篇一律的统一习惯。
现在的乐趣日益分散,曾经集中的乐趣日益在减少。过年,过去我们最常见的是舞龙、舞狮、竹马等各种地方特色的民间节目从初一到十五都有,而且大家组织起来还要比试一下,而大城市最热闹的就是赶庙会之类,现在,这种热闹的场景已经很少见了,而且也没有多少人有兴趣了,甚至越来越多的人反感了,而没有这些节目在民间的流传,年味又能够在什么地方体现呢。
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过年没有了交流。过年,最大的特点当然是团聚,现在,我们也强调过年团聚,但现在的团聚已经是人齐心不齐,因为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出现,过年时,大家虽然在一个家,但是各忙各的,你上你的网,我看我的电视,他玩他的手机,大家都成了低头一族,几乎就没有了交流,这样过年,还能说有年味吗?
房子条件的改善、政策的改变,过去的过年习惯已不可能再现。放鞭炮是曾经过年最大的象征,但是,由于放鞭炮带来的各种不好的影响,尤其是对环境的污染,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不允许至少是限制放鞭炮了,没有了鞭炮,孩子也失去了更多的乐趣。
年龄大了,没有童心了,也就没了童趣了。物质丰富了,想吃什么有什么,就没有什么好吃的了。饿上三天三夜吃东西还是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