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当天下午或者第二天上午,要有一名巧妇用红线给新媳妇儿绞脸。(貌似以前在古装剧看过)绞时面部略施脂粉,歌里是这样唱的:“开新脸,使新线,今年吃火烧,明年吃喜面”。新人的枕头里面要装麦秸、籽棉、红枣,早生贵子的意思,这要新人亲手装填。结婚第二天,新媳妇要到男方各亲戚家拜见,还能再收一次红包噢。结婚第三天,新婚夫妇要去岳家认门,称之为“走三天”,午饭后一起回去不能留宿,在婆家住九天,方得回门。回门后先住七天,以后再住八天,所以才有“先住七,后住八,发了婆家发娘家”的谚语。结婚虽然很繁琐,但是还是要全部遵守传统。毕竟是越讲究,越吉利。
谈恋爱要有媒人,提亲时需要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亲。当地也有合八字一说,八字相合便可订婚。男方挑个好日子向女方送金银首饰、布料衣物等嫁妆,称之为下彩礼。迎亲在婚娶过程中是最为隆重的环节。一路上鞭炮不断,乐器班吹吹打打,十分热闹。新娘到家后,先拜天地,后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进入洞房。此时婚宴开席,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尽情畅饮,年轻人直至通宵。并伴有下辈和年比新郎小的闹洞房之习。一气呵成的婚礼流程。
我是16年结婚的,很多的习俗。结婚前一天晚上,要由男方近亲家的健康男孩儿睡在新床上,俗为"压床",意为新娘快快生个胖小子。婚礼当日新娘上车时双脚不能着地,由新郎抱着,来回要走不同的路线,每逢到路口、大树、枯井、古庙处,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至男家门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仪式必须在中午12时前举行,否则不吉利。感觉结婚还是仪式感很强,毕竟结婚是人生的一大事,还是重视为好。
在很多地区,婚俗里面有着“新婚三天无大小”的说法,这个说法本来是为了增加闹洞房的喜庆,婚俗中都有闹洞房的习俗,可在闹洞房的时候只局限于那些小辈,长辈是不能和晚辈开玩笑,更不允许闹洞房。我当时参加大学同学的婚礼,然后他家就是周口的。然后我们一些大学同学就闹起了婚礼,只是为了让新郎印象深刻。无非就是做点健身动作,但是那天真是把他累的不轻。
婚礼当天,出门时,新娘脚不能离地,说是“不沾娘家土”,走时带水盆,寓意:“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连盆子都给你了,所以不能再回来了。到男方家时下车前要用烧着的谷秆和鞭炮燎车一周,意在驱除狐妖鬼邪。新娘下车跨马鞍,有“好马不把双鞍备,好女不嫁二夫男”之说。有很多习俗,但是说到底也是为了结婚吉利。
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要备酒菜一桌,送到女方家里,称为"养酒礼",现在多改为送现金。婚礼当天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要吃辣面,女方藏鞋(这个好像大多数地方都有)。男方给一万零一块,最后那一块钱要拿回去,意味万里挑一,所以这一块一定要挑回去啊。反正周口的话,是很注意礼节的一个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