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状态,且近代也不像欧美那样呈橄榄式结构,而是金字塔结构,底层是大量的穷人,穷人多,穷怕了,穷累了,穷得没有想法了。过长了苦日子,就会产生严重的金钱情感,这和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爱面子有关。
想起毕业之初,我也时常觉得谈钱不好。那时候一位前辈一针见血戳醒我:不谈钱你怎么生活?热情归热情,不吃饭了?房租水电生活开销都是钱,如果一份工作累死累活,还不能养活自己,你不要活的太廉价。
无论视金钱如粪土,还是视金钱如肝心,都在表面上小心谈钱,却又在背后干些以钱作床、土里埋钱、地下砌钱的勾当。而暴发户显摆,好像不羞于谈钱,恰恰也是长期无钱资可谈之后的人格扭曲。
我们都是俗世的凡人,我们也有诗和远方、父母、孩子,没有钱,如何在这人间烟火里了然一生。正如网上所说,没有钱的日子,不是不能过,是根本过不下去。
当我们谈钱的时候,潜意识里将钱与自己的成果和付出作衡量,而心里上又处于抵触状态,因此,回避谈钱,耻于谈钱,成为我们心理的病根。
中国人的士大夫情节。仕农工学商的论资排辈,一下子砍断了多少奔向财富的腿;一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堵住了多少谈钱的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