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植时,按早栽、田肥宜稀;迟栽、田瘦宜密的原则。 在大暑前后(不过立秋关)定植。行距0.5米,株距0.33- 0.4米。每亩种植3500-4000穴,每穴种1丛,每丛具有3至5根管状茎。栽植深度一般约与管状茎基部等齐,深约6 厘米。栽植过浅,球茎易浮起,难成活,且常引起分孽过多,地上部提前枯萎,下部匍匐茎不结球茎;栽植过深,分株不旺盛,结球茎少,产量低。栽植后,顺手将根蒂泥土抹平,便于根与泥吻合,易于成活。
苗床要平整泥土,上铺一层河泥浆,厚约半个荸荠,按株行距3-5厘米见方,种养顶芽朝上,栽于苗床中,日晒半天后浇河泥浆1至2次,盖没种为止。搭棚高33厘米余,上盖草帘,日盖夜揭,至定植前10天,除去草帘,每天浇水1次,在苗高3.3厘米左右时,浇薄泥水2次。播后30天,株高约21-24厘米时定植。每亩播种量4O至50公斤。
荸荠需肥量大。可结合耕田时亩施有机肥30-40担,过磷酸钙20-30公斤拌碳酸氢氨30公斤,追肥视植株生长情况而定,一般2-3次。第一次在成活后,亩施尿素10公斤;第二次在植株生长旺盛时,亩施饼肥70-80 公斤或 10公斤尿素加5公斤氯化钾;第三次视苗情可酌施尿素,过磷酸钙各5公斤,加氯化钾3-4公斤。
荸荠在同一田连年种植和泥水过肥情况下,往往在管状茎封行后发生茎枯病。一般茎尖先发红至全管发红转黄后枯死,严重时大片枯死,造成减产,品质大为下降。防治方法:采用隔2年轮种;旱季保持水质清爽和有一定水层;施肥土要重有机肥,如施化肥,要保持氮、磷、钾有合理的比例;当发病初,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防治l-2 次。
小雪后,荸荠的管状茎开始枯死,地下球茎皮色变红黑色,说明已成熟。而且味变甜,产量也达最高,即可排水,根据需要陆续收获。收获时间,除留种田可以延迟到清明前挖种外,其余食用草莽需在2月下旬前收获。否则,品质变劣,产量下降。
荸荠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适宜于浅水环境中生长。因此,田间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栽好后保持浅水 3厘米左右,在植株进人分桑分株阶段,水深要经常保持6-9厘米左右,如遇高温干旱,还应适当加深水位,寒露后可停止灌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