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在一个20强工作过,要说到“不公平”的事情就太多啦。公司里面90%员工都是外派员工,虽然都是在一栋楼里工作,互相称为同事,但是福利和待遇差别是比较大的,外派的员工称为“社管员工”,是和第三方公司签合同的。正式员工称为“企管员工”,是和公司主体签合同的。社保、公积金、养老金、补贴、都不一样。而且外派员工最高的岗位都不高于最低的正式员工,也就是说,一名“外派”员工能力再强,也坐不到主管或者经理的位置,只能是在一线工作。然而并不代表外派的员工就不优秀,很多外派员工也能力很强的,如果不公平是人为造成的,比如说领导因为私利原因把本应该属于你的奖金发给了别人,那就要去努力争取,即便争取不回来也要让领导知道你应该有的价值。
昨天我在做课程直播的时候有一个女孩子就愤愤不平的提问说:现在的公司待遇不公平,员工同工不同酬,觉得干起事情来都没有积极性,但是想跳槽又没有好的选择,不知道怎么办,我跟她说,这个社会没有绝对公平的事,资源的分配就是不公平的,这也是你个人的目前的能力和位置决定的,这种现象是没办法改变的,特别是一些企业的制度问题。所以当我们在职场中遭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而这种不公平是因为制度、环境、历史规则造成,那就只能先接纳当下,提升自己,等到自己有足够多的筹码和选择权的时候,跨过那个不公平的规则,或者重新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经过合理的考察,确定了自己是真的遭遇了不公平,那么就不要沉默,应尝试同自己的直接上级或第三方如HR进行沟通,将自己认为的不公平和期待的公平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中切忌越级“申冤”,因为你的越级行为对于你的直接领导来说同样是种不公平。在沟通过后,如果不公平仍然得不到解决,那么只剩下两种选择:接受或者改变。而改变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你可以选择留下来据理力争,或者果断离开,另寻“理想国”。
职场中不公平的事情很多,对于这些所谓的不成正比、不公平一定要进行调查,即从行业预期出发,不能从自我定价来判断,因为职场强调的是价值的交换,如果付出的是企业所需要的,那么这就是可以纳入考量的价值,反之则不然。正如有的人工作三年没有升职,而新来的同事工作一年就获得了晋升机会,在前者看来这是何等的不公,而在HR的眼中,这一切都合情合理,因为企业考量的标准是能力而非工龄。
从企业用人制度的预设来看,对于中下层员工,企业往往采用人性本恶的出发点,因此制度比较严格,惩罚相对较多,而对于中高层员工,企业秉持的是人性本善的观点,因此设置的更多的是激发和鼓励政策,更加人性化。由此来看,职场人若想降低遭遇不公平的概率,不妨积极努力提升自己,争取升职。
现在你觉得这是对你的一种打击,但是若干年之后,你或许会发现,如果没有当时她对自己的磨练,或许就不会有现在这么成功的自己。当前最主要的做法,还是要摆正心态。自己做的不好的,就要虚心的接受。如果不是自己的错,那就算啦,大人有大量,何必跟她一般的计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