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怎么学,医学生都是学过心理学的,难道再重新进修一遍?医患之间的矛盾在于:两方都不爽。拍个B超,得等三个小时,我们都急,何况那些每天八个小时都要拍B超的大夫呢?我觉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病的人太多。医院太少(好医院),人们都赶着往一个医院去,医患爆发就成了正常的了。就象堵车一样,大家都走一条路,堵车是正常现象,然后撞车也就正常了。关键解决的办法,就是创造一个让医生患者相互匹配的环璋,医生高兴患者也高兴。那么就解决问题了。
其实,学习心理学本来就是大学毕业课的必修课,与医生需要学什么并没有那么大关系。真正医患关系紧张的苗头,是在于医生收入和医院的体制改革承包项目上!试问,同样是医好此病的药物,创收成了主导着医生上班以外的所有依靠,而且是大部份医院靠贵价药品利润提成奖金。医生简直是比算命的先生能说会道,遇到地方一霸的人,产生医患关系紧张是不可避免的了。
很简单,怂一点就成。但我觉得这个不能全靠医生,还要由医院进行对医生的大力培养,精细分工,有机协作是首当其冲应当做的一个庞大工程。实施这一工程需要政府政策导向、财政资金投入、医学院校做大做强、学生学医引导、社会各界对医生职业的正确定位、媒体的冷静理性报导、法理道德认识的与时俱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自觉扭转等等方面的协力配合。
也没啥办法,多读点心理学的书,碰到事情冷静一点,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且安抚住患者家属的情绪。其实我觉得,大幅报道一下发达国家医疗,说说如何预约挂号要等几个月,做个b超等半年等等的真事,再报道下不用等待的私立医院如何,收费高得想象不到,也就和谐了。还顺带打击了敌对势力,打击了资本主义。我就不明白为啥宣传部不这样搞呢?
其实我个人觉得,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于医生来说,职业道德往往比医术更为重要。作为医生,不能把自己的职业当成是赚钱的买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知道,医生的职业是神圣的,要全身心的为患者服务,要一切从患者着想,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够拉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感情距离,缩小医患矛盾。
我表弟就是学医的,他说他们大学里面有心理学相关内容的学习,而且也在不断加强重视,我想下一代医生应该会好一点吧?医院内部多举行一些经验交流会什么的,分享一下面对医闹的正确处理方法,正确应对心态什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