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很不错的,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有目的性的,只不过看这个目的是否直接而已。学分促使学生参与志愿是一个比较良性的状态,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一个无私奉献的心。可以说所有人都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不管是你心里的安慰还是感动你自己。这些都可以算是你参加志愿活动的动机。有实质的东西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活动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不然会让真正的乐于奉献的人被排挤。更何况,志愿者的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影响他人。如果活动可以影响志愿者本人也未尝不是好事。让更多的人参与,了解志愿者。培养新时代的志愿者是一个志愿者组织者应该注意的。
个人认为不要太迷信学校的志愿活动,没多大意义,我做了四年志愿者,也是在大学生的时候就开始了,但是我没有去选择学校内部的志愿团体。缺点实在是太多了,甚至有时候根本不像一个志愿服务团体,活动的目的性太强,内部斗争严重,都是为了所谓的名誉而做;而且活动单调,乏味,缺乏创新性,无法发挥技能;比较尴尬的是,容易被利用为免费的廉价劳动力,这点真的很恶心。大学生志愿服务,太容易摧毁你对志愿理念的理解,会导致你除了在学校,再也不想做志愿者。
我组织过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团,感觉做事总是束手束脚的。高校社团的性质是自上而下,也就是说,社团职能由学校决定,指导老师领导,活动的大体内容基本被限定住了。作为管理者,唯一能做的先是要有好的想法,好的活动策划书。而后通过与学校、指导老师的有效沟通,将好的活动好的想法传递过去,征求老师同意。只有好的活动好的想法得到认可,才能将更好愿景付诸行动!
我们学校就有,我也是其中一员,我们会进入临近社区关爱孤寡老人、参与社区活动,开展关于老年人健康的宣讲活动,为社区打扫卫生,组织社区的成员们开展诗朗诵等文艺活动。也有人是为了学分参加,但我不是,不管怎么说,都是帮助别人,这是好事。
难能可贵,不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说车费、服务资金大部分需要自己垫付,奖励机制还不够完善等等。希望学校能给予这些小小的志愿者们更多的帮助,社会也需要组织更多的奖励机制让同学们的志愿服务得到肯定。
曾经参加过,帮助别人还是很开心的,不过我们参加确实也是有目的的。参加志愿活动能丰富个人简历,大学毕业参加招聘会,简历上不至于过于简单,这是很实际的作用,不能说很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