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一天就得工作一天,哪天年龄大真的不能劳动了,肯定是靠儿女防老,最低要求就是身体好时有碗饭吃,好点的孩子能给治病,最好的照顾父母能冬暖夏凉衣食无忧,就算一辈子修来的福份。农民收入不高,60岁之前攒的钱没几年就通货膨胀变少了,80,90岁时子女也60左右了,如果子女也没收入,那只好听天由命了,只要不生病,有口饭吃总能活着。
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也是子女无法逃避的责任。父母受尽了千辛万苦,是你们娶妻生子,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和日子。待父母老去的时候,就理所当然地给他们零花钱,做饭吃,买衣买药,住院看病,养老送终。即便是不太明事的儿媳妇,嫁出去的姑娘,招赘的女婿,都应该这样,因为人最终都会面对这件事。其实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给自己铺路哩!
农民养老还是参加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农村中老年人还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指望着“等、靠、要”思想。农民养老保障必须要把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体系构建起来,年轻农民、农民工要积极参保,让现在六十岁以上的农民,可以从养老基金里拿一点钱养老。简而言之,就是年轻缴费,养老年人的老。
有的农民所处的地区经济较发达,这些农民一般进城务工参加社会保险,或者自己缴纳了灵活就业人员保险,这样到达退休年龄时,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了。国家最近几年,年年增长养老金,很多退休农民的养老金也上涨的飞快,每月一两千元,足够在农村满足基本生活了。
其实养老都是靠自己,城市里的很多没有工作自己做生意的人都说靠自己年轻时的积蓄养老的。从二十年前就开始出门打工的农民在那个时候其实是能攒下些钱的。如果自己的积蓄给小孩花了,那养老也只能找小孩儿了,不可能让社会买单,都让谁会买单,谁来买呢
建议邻近大中城市、邻近交通干线、邻近名胜风景区,或者有特殊地理优势、观光优势、养生优势的农村,建好自已的田园住宅,逐步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养老,以田园养老的优势推动新城镇新农村建设,以闲置民居的优势租金和基础设施交换农民居家养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