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品种窑口不同、历史年代不同、保存环境不同、脱玻程度不同等诸多的因素,每一项单独作用就都足以导致瓷器釉面粗细感方面的巨大差异和不同,各项条件和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就是使得瓷器釉面粗细感方面的差异和不同益发显著和巨大。
温凉感是区别瓷器品质优劣、品位高低的分水岭和试金石。好的瓷器,顶级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又特别是顶级的哥窑、汝窑的瓷器,的确像宝玉和宝石一样,在同等的气象、气候、环境、温度、湿度的情况下,温润如玉、冬暖夏凉。
凹凸感对甄别、鉴定元代和明代中期以前的青花、釉里红的真伪意义重大。明中期以前的青花瓷器由于用的都是低锰高铁的苏麻离青(也有称苏勃泥青的)进口青花料,所以在青花着料略重之处往往呈现明显向下凹陷和釉面有锡银光泽结晶的两大突出特征,此两大特征自明后期开始就已基本消失。后仿者有往青花料里加铁成分的,但情形拙劣,或者成片糊黑,毫无通透感和层次性,或者点状下凹,而不是线状或片状下凹,或者没有散晕,僵硬而板结,或者过分散晕,洇散范围和程度远远超越苏麻离青自然散晕的限度和规模,观感和手感都十分别扭,有一种沉重感、压迫感和糟粕感,极不自然、极不舒展、极不大方,也令人极不舒服、极不舒适、极不舒爽。
鉴定瓷器时不要想钱,我手摸摸釉子,看看器足,用两百倍的放大镜看看,在看这些地方前先看看有没有造假地方,作晚这些你基本就可以确定真假,年代了。
新旧瓷器润涩感的差异十分明显和巨大:老的瓷器(起码应在百年以上)不止是有着观感上形制和做工方面的圆润感、釉质和釉色方面的温润感、胎体和胎质方面的湿润感,而且手感上也非常地朗润、爽润、舒润和温润,无论是玻化度高的还是低的,无论是脱玻度多的还是少的,无论是透明釉的还是乳浊釉的,无论是单色釉的还是多色釉的,无论是釉层薄的还是釉层厚的,无论是釉上彩的还是釉下彩的,无论是有文饰的还是无文饰的,无论是抚之若锦的还是摸之如玉的,无论是完整无缺的还是残破不全的,无一例外地越古越润、越老越爽。
真假古瓷争议重,鉴定法宝是耿冯,历史痕迹为依据,重要特征当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