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遇到一个特别适合的职位却因为学历不符合被刷下来的时候。
把孩子眼界打开,眼界打开了就收不回去了。其实不好好学习不一定吃苦,可能过得也非常安逸舒适。但是,听完我下面的故事。高中时我学习一般,二本左右的水平,家庭尚可,家里可以在家乡的三线城市给我安排个不错的工作,周围有些人也是这么做的,要么读个三本,要么留个学混个资历(水货学校),其实留学的都还算比较有上进心的了。当时也有同学劝我上个三本得了,有个本科就行,以后进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很舒服。但是我当时比较不服气,而且从小到大的优越感让我不接受去三本。第一次高考果然是三本,但我复读了,提高了接近一百分,第二次高考考入211,后来读了更好学校的研究生。当我回家,和那些靠家里关系获得舒适工作的同学聊天才发现,我们在两个世界,我接触的都是行业大牛,还能参加涉密的高端技术会议,能和院士谈笑风生,而他们只能每天上班混时间,而且可能现在都能看到他们二十年后的样子,虽然安逸,但毫无生气,就和那个小城市一样。我可以靠自己的学历,技术,知识去很多岗位,可以靠自己的实力说话,可他们只能靠父母和领导,而且我要是真回家靠父母,加上学历和能力会比他们牛太多。我能在空闲时和朋友去骑行,去健身,去露营,去射箭,而他们的娱乐思维还停留在ktv,网吧和打牌,每当我回到家乡,真的感受到这个小城市毫无未来,每个人都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当成理想职业。如果你一辈子靠父母生活,你就永远在他们的阴影里,永远看不到外面的精彩。
每次遇到同学文艺的父母们,就很羡慕。无人倾心的痛苦会折磨我,以前高中的时候,有没心没肺的同桌陪我,或者是女友。大学里的朋友当然也很好,可不管是谁都忙起来,兴趣不同,也没有——俗气点说——羁绊,我不愿打扰。这时候,就开始思念一个人,只这个人是谁,我不知道。是了,这要怪我得到的太多,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成绩也不错,然而到了高中,父母就不再懂课程不再能教我了。后来我买书看,去图书馆看,绝大部分也没有学到父母的知识面上。慢慢的,小学同学竟有工作了的,又或者几个月后竟要结婚了,在ktv的时候,他们唱着我没听过的歌,我唱着他们没听过的歌。慢慢的,不会再有人跟我画五子棋格,然后下满整个棋盘;不会再有人和我讨论哲学,说苏格拉底到底是不是一个傻逼;不会再有人一起玩你画我猜,只写一笔就好,他猜得到。我们走到很远的地方,人迹罕至,我们笑着开口,却发现无人回应。在岔路口互相珍重握手分别,又在岔路口互相介绍握手相识,朋友只陪你走一段路。只有家人陪你走到底。所以,希望有个可以倾诉的家人。
在我短短20几年的人生中,物欲最旺盛的时候就是我的高中时期,喜欢首饰,喜欢CD,喜欢书,喜欢漂亮衣服,喜欢昂贵的护肤品。随着年纪见长反而对这些看得淡了许多(公司阿姨:一天收了五个快递全tm是你的你骗谁呢23333)。高中时没有经济独立,但是我妈的政策是,考年级前十就有钱拿,拿多拿少看名次(这是一开始,后来因为我实在太争气,考不到前五我妈就当我没考好没钱拿了5555),多则五六百,少则一两百。所以两次月考,一次期中一次期末,简直就是我创收的好时机,每次考试的时候都在心里想,一定要好好考啊,考好了就可以去买那条项链/那堆书/那套cd了...一个说不上好坏的副作用是潜意识里觉得好好读书就会有钱赚,那时逛街时都会在心里默默想卧槽这么多好东西老娘一定要努力学习好好赚钱买买买。而事实上赚钱多少和成绩好坏虽说不是完全不相关,但起码不是个完美的线性关系。另外一个体验是因为我自己是一个反应比较快理解能力比较强的人,所以通常我对笨人没什么耐心,也不愿意和他们交流。以我从小学到大学在各个档次学校中的经历,学习越好的人里面出现笨人的几率越低,所以为了自己未来朋友圈子和另一半的档次,还是好好学习考到更好的学校认识更好的人吧...
我们经常说的俗语里有一句话,叫做“不撞南墙不回头”。不知道各位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但是在我看来,这句话并不是贬义的,而是在描述一个事实。那句话还包含着另一个含义,那就是”撞了南墙就会回头“。不撞南墙,就证明我走的这条路是通畅的,我干吗要回头?你说这条路不好走,可是我感觉还好啊。我走在自己的路上,冷静分析自己的路和别人的说法,最后得出“可以走这条路”的结论,这没有什么错。撞了南墙,我知道了这条路走不通,我长记性了,我就会回头。而实践证明我走的路是错误的,我做出了错误决定。这种时候,错误也不是什么坏事。我再返回去看自己对这条路做出的判断,就发现了很多错误的观点。以前看不到的错误和缺点,现在看到了,这不是好事吗?可以提醒我以后做事情注意,别再犯同样的错误。话说,这墙可真硬,撞的可真疼啊。疼痛会被深刻铭记。我一直都觉得,吃点苦头犯点错误没什么不好的。它可以让人更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改正。那么孩子需要经历些什么才能意识到学业的重要性呢?答案是:弯路,困难,错误,痛苦。题主,让你的孩子去勇敢地去犯错吧。你的责任不是让他不犯错,而是在他犯错之后,教导他如何在错误之中学到东西。
上学时就常问为什么要上学,中学时问为什么要考大学,高考的时候问不考行不行。题主,如果你孩子这样问你,你想过怎么回答吗?你的回答会关系到孩子对学习这事儿的认知。我的回答是可以不读可以不考,你自己想明白就行。她继续读了接着考了,她想明白了,这是她自个儿的事,是她想做的事。至于为什么要上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大概就是寻找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答案吧。是不是有点绕?说具体呢,在我看来学习是一生的事,生活处处皆学问。课堂学习只是其中之一。而我对人圭的成绩要求是80分,她也很认真的贯彻差不多就行了这一准则,想看的电影不错过,想玩的游戏不放过,那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幸福。我要做的就是发现她的优势,积极的鼓励,给予支持,这需要细心的观察,长年的磨练和积累,每个个体都不一样,需要用智慧去发现。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父母要做得是保持孩子学习的热情。这要求父母也要不停的学习才能相互沟通的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