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不允许,想要去兴趣班就要交各种学费。种地一年到头根本没几个钱,挣得钱都是靠父母打工。抛除了生活开销,人情往来,孩子的学费生活费,老人的医药费,好不容易省了点还得存着等孩子大了大学用结婚用。
二、来回不方便、兴趣班这个东西农村里面是没有的,想要上兴趣班那就得去城镇里面,无论是城里还是镇子乡里离家都不近,电动车都要十几分钟大半个多小时的路程,父母出去打工,爷爷奶奶每天来回接很麻烦,孩子自己来回走不安全。
三、认可度不高、在农村花钱让你上兴趣班对家长来说用处不大,甚至像音乐舞蹈之类的还是属于不务正业,哪怕你学的很好也就是家长让孩子在亲戚之间表演一下得到两声夸奖,他们还是认为与其都是花钱,他们宁愿多出点钱用来提升孩子的成绩,也没必要学那些“华而不实”的兴趣。
大多农村孩子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教育资源也不好,父母也没文化所以管的也少,大家都在和周围的人比,觉得考个及格就很好了,大部分家长都是拿周边的孩子和自己孩子比所以孩子只要考的及格家长就不会说什么,看的也不够长远,都认为小孩就该痛痛快快的玩,所以学不学完全就靠孩子自己的觉悟了,等孩子长大了意识到了人和人的差距后其实已经有些晚了,所以农村孩子不爱学习不能只怪孩子家庭原因也很重要,那些学习好的,家里一般条件都不错父母觉悟也挺高,井底的蛙在没有看到外面的世界之大之前,它从不后悔甚至满足自己的生活状态。当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之后,它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无知,后悔为什么不早点跳出来,了解这更大的世界,看夜空繁星。
现在是网络时代,利用好线上课程,有英语,数学,科学,各种,我们不上真人一对一的,那个贵,上机器人一对一的,不仔细看跟真人差不多,几块钱一节课。效果差别不会太大吧。还有很多线上课程都是0元学,坚持学还有礼品赠送,有的几十元,贵的也不会超过500。我们在北京,我和他爸都是农村的,山东的。学历也就初中毕业,我们孩子学线上课程的,因为孩子爸,每月也就挣个5.6千,要养两个孩子,在北京大宝每月幼儿园就1700元,为了不输其他孩子,只能这样,目前来看,孩子表现靠前的,从小我就带他看书。现在能读简单的书了,可以讲给妹妹听。网络时代,我自己也能赚点零花钱。反正就是看父母的教育观吧,身边人的影响。
这不能简单的归咎于穷人家孩子本人问题上,还涉及到地域区别,比如在以前全国卷还没普及时候,北京学生进入清华北大只需要五百多分,而我们那边则需要六百多分,而且试卷不比北京简单。还有就是学习设施健全不一样问题,农村的师资力量完全跟城市没办法比较,而且农村家庭孩子需要更多时间花费在学习之外的事情上,而城里学生可能有更加多时间进行学习,最后就是农村父母观念的问题,很多穷人家的父母都有一种潜在的读书无用论的观念,或者在读书上没看到希望而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为未来进行赌一把还不如叫孩子立马打工来钱快,总之就是农村并不缺读书的好料子,只是各种复杂原因让这块料没打磨好。
十八线县城出生,不算天生拥有资源的人,爸妈年轻的时候在一个效益非常好的企业,后来建制撤销,失业,城市太小,无以为业,因此长大后择业,我从来不迷信“平台”,我爸说,学一门手艺,剃头修鞋都好,学到能谋生的地步,先独善其身,再兼济他人,这世间名利更迭红尘纷扰,但总能放过“匠人”,只是匠人孤独,清冷的人生向少有人前呼后拥,我无意富贵,也不图出人头地,只求这一生现世安稳,农村孩子也好,城市孩子也罢,其实一生都也离不开忧虑衣食住行的轮回,这世上人间富贵花没有几人,行自己所愿,别太去与人比较,以技艺立身,以德立命,剩下的一切交给天意就好。
有些孩子也不是不喜欢学,是不知怎么学,父母也不会教,学不会慢慢也就不想学了。有些是营养不良,贫血,一学习就头痛、头晕。寒门的孩子,本身寒门做父母的人文化知识就不高,不懂教育,或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或不管不问,或一味宠溺,不良习惯不管教反倒鼓励,熊大人教出更熊的孩子…更不用说后面在教育上的投入,普通学校跟名校差距不是一点点,从小就上兴趣班跟没上的气质差距也不是一点点,从小就到处旅游到处参观的眼界比寒门孩子宽的也不是一点点。寒门从起点线上就输了,寒门能出头的,都是天赋好还百倍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