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得自知之明实际就是你的情商,你是怎样认识自己的,你是怎样认识你的世界的。你是喜欢不伤别人面子地处理事情,你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其他的来处理事情。当然你的世界你做主,但是你的世界里还有别人,你也可以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你的世界被自己弄丢了。很简单,是因为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你的世界你很好地和大家和睦相处,有理有让,以理服人,尊重他人而不是不依不饶,有了成绩、有了利益让别人几分,有了过失能合理地分担,见人高升不是仰人鼻息,见人落难不是不依不饶,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能完成的事情也不是夸下海口。总之,这些都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部分,做到自知自明没有什么困难的。
长大后,越来越学会了妥协,入社会这多年来,发现对很多不如意的事早已经渐渐的开始妥协,并且演变为习惯,对不顺心的工作妥协,对不如意的生活妥协,对别人的过失造成对自己的麻烦妥协。这种习惯即可怕又无奈。有时安静下来的时候,依稀会记得刚毕业那几年的自己,虽说不一定怀才,但却也带着股年轻人天生的桀骜不驯。对看不惯的,忍不了的就该怼怼,对工作干不爽的就辞职走人,秉承着一切随心走的“自由原则”,活的何等逍遥快活。
从小就因为名字里有个"祎"字而不停的被人叫成"wěi",跟家人朋友吐槽说大概花了半辈子的时间去告诉别人我叫什么。之前在国外念书一般别人第一印象的名字是拼音所以总体来说还好,回了国发现第一次见面就叫对我名字的大概两只手数的过来。每次被叫错我还会纠正一下。直到这个双十一,剁手买了好多好多东西,于是这两天每天都有快递送到家送到公司,每次接电话或者面对面的时候,快递小哥都会问一句,是XX wěi吗?我终于可以流利的回答:昂,是的。
生活中,我是个菜鸟插画师,但也是靠画画吃饭,身边很多人以为我是那种从小就爱画画,很小就把梵高当偶像,很小就把绘画当成终生的事业的人,事实上并不是,我是当初非常非常不想学画画,我想当科学家来着。 不要笑我,是真的,从小就喜欢自然科学,像好多小朋友一样,喜欢看那种小实验类的节目,《十万个为什么》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书,记得老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有十一本,分成好多个学科,我看过后也会去试着实验的。
那一年,我逃了课,咽下泡泡糖等死。才晓得,命运啊,我不会向你妥协的。只会向打我的妈妈低头。考了三次科目二的时候。英语挂科的时候。连续两年的辩论赛被黑的时候。 带队老师只选择颜值高的人去参加比赛却不带我这个队长的时候。参加工作不会喝酒被排挤的时候。你喜欢的人有了男朋友的时候。她和男朋友分手了还是不会考虑你的时候。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有改变的,在没有了少年时的冲动,逐渐的对事情有了对立的分析,对自己的需求也就有了自知之明,这不是妥协,只是让事情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