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一半,闫鹤翔的知识和文化水平让人刮目相看,耍郭德纲几条街。但评书水平还是差点,整体故事的把握不好,有点网络小说作者写小说的通病,就是在写之前没有做到全局的构思和严谨的考虑,埋伏笔不太成功,每回合说书之前的想法都不一样,所以有些地方不严谨。举几个例子,拿周信芳教徒来说,前面已经说了没教过,后来因为剧情需要又说背着人天天教,这感觉有点事后打布丁的意思,之前缺少一个小的伏笔。再到后来对金凤清身份的重构,原文的身份是褚玉璞的姨太太,因为寂寞才来到戏院解闷,看到主角后春心萌动才造成严重的后果,明显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这里给改成一个老鸨和间谍,改的非常不成功,从故事出发,一个天天混迹在风月场的老鸨怎么可能对男主如此一掷千金的捧,而且如此芳心大动,原文中是因为高三奎的代笔蒙骗了金凤清,壮壮这里前文说是蒙骗,后文又挑明是故意设局,包括剧院经理和两个黑道人物都知道主角已经被算计而隐瞒。这些改动已经和前文很难圆上了,个人猜测后文只能像网络小说一样再次打布丁了。
一直想听他们好好说相声背后的故事,特别是从阎鹤祥角度看这个十五六岁少年的相声成长之路,就是没找到,嘴严得哟,刚好这里满足了一丢丢。答应我,阎老师,以后要继续好吗。听阎鹤祥说郭奇林,其中透露出的欣赏、理解和支持,甚至是心疼,会让人感叹郭奇林得此搭档是他的幸运,阎鹤祥之于他的个人成长和艺术生涯中都该是很重要的一块拼图;而反过来看,能得阎如此待遇也正反映出郭的难能可贵。岁数差了不只一轮,但两人的深厚友情让人羡慕。
我真的被壮壮的《刘汉臣之死》圈粉了,他在这部书中给我们普及了好多其他的知识,这也见证了他的知识储备量,关键,他还愿意为了观众群体的构成去深入走进观众,三观正这就更不用说了。他本人所言,只说了上半部,我认为上半部讲的是刘汉臣和金凤青之前的情怨纠缠,我自己猜测下半部是假刘汉臣混迹江湖的故事,如果说上半部说的是情爱,下半部说的是江湖人际关系,我看来这部书也算说的完整。
从观众叫好看与否的角度看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传统艺术的不同,中国传统艺术扎根小剧场,讲究伺候观众,观众的叫好声对台上演员的表现非常重要,而台下会不会叫好以及叫好的时机对不对均可判其是不是老戏迷。阎鹤祥跟师父郭德纲参加的戏曲选秀节目《伶人王中王》中裘派花脸孟广禄唱《锁五龙》,导演叫好时机不对。
从内容来讲,《刘汉臣之死》讲的故事是天津民国十大奇案之一。讲的既非武侠也非鬼怪,而是人情世故。原来金文声先生、郭德纲先生也都讲过这部书,故事都是从天津卫展开,而阎鹤祥先生独辟蹊径从汉口展开,引入故事角度有所变化。此外,阎先生一趟趟往天津武汉调研,也使评书内容丰富翔实。
阎老师说这部书的理念超前。或许是受郭老师影响,阎老师说书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的。说书人想勾住观众,就要有意料之外的独创情节。果然阎老师别具一格,把这部书拆洗一遍,重新罗列情节,结合时代背景,加上抗日谍战色彩,总能栓住几个出人意料的书扣,还有点独创的剧情,这就很难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