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我的姐姐妹妹们在姥姥家的院子里面放炮,每次我一点燃的时候她们都会在后面捂着耳朵,到了饭点以后我舅舅就会叫我们进去吃饭,看着满满的一大桌子饭,心里特别的满足。但是现在在也体会不到这种快乐了。
过年前家家户户除了要大扫除外,还要做不少事情:农村里杀猪、蒸糕、做酒酿;城里人购买青鱼,香肠、火腿肉,弄堂里满是咸鱼腊肉,处处飘香。到了小年夜前,一般家里都要做蛋饺、酿面筋、百叶包等。
那时候没手机、也没电脑,电视也没那么多频道。但春节的乐趣比现在可是只多不少。和邻居小伙伴们拿根香放各式各样的鞭炮,摔炮、划炮、大地红,或者玩打仗游戏、警察抓小偷从早上玩到晚上,乐此不疲。
那时候过年,最喜欢和大人们一起撺掇着粘门神、贴对联、福字和窗花。每一样都是红艳艳的。一根筷子,一碗浆糊是“标配”。有一年家里还买了两个大灯笼。挂在门口,晚上红光四射,甭提多喜庆了。
小时候,家里条件比较差。平时很少有机会吃糖。糖果对于那时候的我们来说,都是“稀罕物”。那时候盼着过年,除了能穿新衣、领压岁钱,很大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可以吃糖——放开了吃。
小时候年前赶大集真是人山人海的,新衣服,糖葫芦,糖块,鸡鸭鱼肉,水果,点心,酒水,春联,鞭炮,挂历,除了白菜以外的蔬菜…应有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