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为例,陷入市场大环境,居家和社区养老根本无法找到生存可能,盈利更是遥不可及,逼得一些如日本礼爱、厚乐居等日间中心不得不被动转型为微型全托机构,而在居家养老奋战多年的青松和仁爱华,也依然步履蹒跚。此外,目前北京市有各类养老机构500余家,大多数养老机构,平均实际入住率不到50%,现实真得很残酷。
我们现在谈养老,一定是建立在“市场环境下的盈利模式构建”,所以,我们在做规划设计、投资测算、功能配置、运营模式设计的过程中,要理性,要做减法,要考虑后期运营的压力,很多公司其实最后都忘了自己做养老的初衷并不是做公益,是想要挣钱的,是个生意。
机构要贴近社区,贴近社区就是贴近需求,这样机构在解决自身入住的压力后,可等待市场的成熟,为日后居家和社区养老外延提供可能,扩大收入来源。但当下,一定要先做好机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养老作为一个产业,涉及多达40几个行业,但我想目前阶段,养老的核心一定是养老服务业,而专业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慢病管理又是养老服务的核心。
“去机构化”的概念很好,这个阶段,一定是养老机构大发展的时候,从社会资源分配的角度,机构养老能实现养老资源的最大化。
养老行业其实也是发展趋势,以后肯定是趋势,现在的人越来越重视健康,等老了就会更加重视了,因为老了病也多了,体质也不行了,所以老了一定要好好养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