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快乐的源头,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抖出一个包袱来把你乐得前仰后合。
我自己就是由一个戏精宝宝长大的。我由于和我的哥哥只相差一岁,我的母亲也还不满二十岁,她无力照顾两个孩子,就把我寄养在姥姥家。我便自幼长在姥姥家,姥姥家村里有一个戏班子,当地人称为子弟戏班,专门演唱河北梆子。我的舅舅们都在戏班里演戏,我就跟着看他们排戏演戏。慢慢的我也学会了一些道白、唱词,竟然还有时摇头晃脑的唱出一两句戏词来,逗得大人们捧腹大笑。我最喜欢的是河北梆子《牧羊圈》。我的姥姥一辈子就喜欢这个戏,她也会唱其中的片段。姥姥经常给我讲这个故事听,她希望我长大了,像戏里的朱春登一样做个大官,挣钱养家,孝敬老人。姥姥的教育,起到了一个启迪作用,我长大了就去努力学习、工作,但是我没有做上大官,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官。尽管如此,我也没有辜负她们的养育之恩,每逢过年都会汇一点钱给她们,以添喜庆。姥姥家的人都说没有白疼我。我的女儿学会说话后,也非常喜欢戏,常常跟着收音机、电视机学那些自己喜欢的戏,又会念词又会唱段。当时样板戏非常盛行,一次我在家里唱道:爹爹本是一穷汉,家中没留什么钱,家传的红灯有一盏,你要好好的保留在身边。女儿自然而然的接了过去:爹莫说,爹莫谈,十七年的苦水已知源。爹爹啊,十七年教养的恩深似海洋。爹爹给我无价宝,怎说没留什么钱,一段对唱还没有唱完,我早已经是泪流满面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过去多年,女儿也已长大,做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家庭。女儿依然非常孝顺,不断的打钱给我。我认真想了一下,看看自己的成长过程,看看女儿的成长过程,都和戏精有关。我们都受到了戏曲的教育与熏陶,接受了戏曲的正能量。真的,戏曲可以教育感化人啊!家里有个戏精,真好。
忍不住来吐槽下我那个“戏精”婆婆。因为我们自己有房子,所以结婚以后,并没有和婆婆一起生活。后来我怀孕了,孕吐反应较大,所以老公就让婆婆过来照顾我。等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才发现婆婆真的是人前人后两幅嘴脸。她刚来的时候,我带她去超市买东西,不知道怎么就把钱包给丢了,银行卡和身份证都在里面,我着急的在路上来来回回的找了好几趟都没找见。正着急呢,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了婆婆爽朗的笑声,我一看,她正和前几天认识的一位老太太聊的热火朝天的。我一个孕妇在路上急的团团转,你不帮忙找也就算了,可是连句安慰的话都没有。我强忍着怒火回家赶紧办理挂失。等老公下班回家之后,我和老公说了这事,结果婆婆特委屈的说她可着急的找了,正找呢就碰上李姐了,随口就聊了几句。老公也说我想多了,妈不可能为这事撒谎。看着婆婆一脸委屈的样子,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有一个戏精在身边生活不会孤单寂寞,当你无聊的时候他都会,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她开心快乐。
小戏精的事情。上大二期间,偷偷跑回家,没有给我们任何信息,家里人都不知道。有一天中午突然有人敲门,说快递到了,开门签收,我想想也没有快递呀,大声说:没有快递,你弄错了。儿女模仿声音说:你女儿给你买的东西,说给你一个惊喜。我去开门,就是这个小戏精站在门外。你说幸福不。
说哭就哭的表情我也学不来,有一次一起搞笑,她一边装哭一边说,我应该勇敢一点的!哈哈哈表情简直搞笑死!我的手机里都是她的表情包,还有各种视频。有一次她打篮球把膝盖伤到了,走路都费劲还在展现她戏精的特质,从图书馆回来的路上给我各种表情,浑身都是戏!超级可爱,虽说她是个戏精,我觉得我也蛮喜欢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