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没引进来之前,老家的农作物以小麦为主,收入少的可以忽略不计。后来从宁夏引进枸杞种植,乡亲们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生活水平比起种小麦时代是大幅提高。种枸杞收入高,但为此付出的也不少。每年的六月下旬,枸杞树开始挂果,在我们那地方也预示着农忙时节的到来。摘枸杞需要的人工比较多,要嘛左邻右舍互相帮忙采摘,要嘛从外地找人自己提供食宿采摘。摘的时候,拿个小板凳,坐在枸杞树下,一个一个摘那红艳艳的枸杞果。摘的时候要小心点,枸杞树上面都是刺,一不留神,就被扎一个针眼大小的血口,我手笨,没被少扎。
老家都是水浇地,每年按时按点得给农作物浇四五次水。轮到白天浇水还好,一切都好办。最愁的就是晚上浇水。晚上浇水的时候,一个人要在水渠的各个接口巡查,是否漏水,是否有人偷水浇自家田地。一个人拿着手电走在黑暗中,四下无人,远处连个灯光都看不见,风吹过树林发出各种声响,心里面说不害怕是假的。这个时候,只能一边走一边唱歌,给自己壮胆。
国庆节期间,玉米成熟了。当好多人外出旅游的时候,我们兄妹们却齐聚家里,趁着假期帮家里掰玉米。我们兄妹们掰,父亲开车拉。雨水充足水浇到点上的年份,玉米棒大都结实,颗粒饱满。碰上天作怪不下雨水又浇不到时间上的年景,好多玉米棒只是一层皮囊,无颗粒,让人痛心不已。掰玉米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衡量收成好坏的过程。
在收割机还没在我们老家普及之前,我们割小麦都是用镰刀纯体力纯手工割。麦黄时节,每天天麻麻亮,父母带着我们就出发了。要赶在晌午前,割倒一大片。因为天热之后,麦穗的水分被晒干,割的时候不少颗粒就掉地里面了,折损不少。每年割完小麦,手上都会磨不少血泡,回到家累的腰都直不起来。那种累,真的是记忆犹新。
在农村,最怀念的农活,自然是小时候打场晒麦子的时候了。在小时候的农村,由于科技没有现在那么发达。因此收小麦的时候,没有大型的联合收割机。我把小麦割了之后,用农车运输到农场上,之后用拖拉机拉个十年在卖场上进行来回的碾动,直到把麦粒全部都碾下来。
我们那里每家每户都种茶,农村的小孩五六岁就和大人去山上采茶了,就可以自己赚零花钱了。很怀念小的时候去山上采茶的日子,在采茶的时候就溜去玩了,还和其他的小伙伴去追野兔,害得大人在茶山上到处去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