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我的爷爷吧,1949年人,69岁了,小时候只上过两年小学,但是基本上字都能认识,都是自学,看电视有不认识的字就问我,还经常会跟我讲他怎么记住字,比如一个字偏旁不一样,也可能读音一样之类的。之前还学拼音,在手机上用拼音打字(按键手机),让我教他发短信。特别喜欢看新闻,经常会跟我讨论一些国家大事什么的(其实我也知道的没他多)。爷爷20多岁的时候接老爷爷的班,在一个国企里,不知道怎么定义他的工作,铁匠?也不算,就是会打一些铁壶,铁桶之类的铁质用品,我爷爷现在也算是我们这一片元老级的人物了,还有个徒弟来拜师,好多工厂都找我爷爷去干活,其实这么大年龄了,真不想让他去,但是他就想存点钱,挣点钱。爷爷身体很好,69岁了,一颗牙都没掉。其实我只是想说爷爷的思想,他是强烈要求我上学的,一定要考学,我现在上大学,爷爷说一定要往上考,考研,考研后可以考博,反正一定要上学一定要考。我从小爷爷给灌输的思想就是好好学习。我姥爷70多岁了,他有两个孙子,最大的那个表弟现在高一,他初一的时候就开始有女朋友了,初二的时候我姥爷就说别上学了,问问女孩子家愿不愿意结婚,我想抱重孙子了,初升高的时候我姥爷就说别去上高中了,跟人小姑娘结婚得了,我妈在旁边听见这话真是气死了,我姥爷书读得少老顽固,就是农村老一套思想。
我觉得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在哪里?并不一定在读书的数量,而是你从书中收获的质量。就算江湖草莽街边混混也会手握一本金庸大侠的武林小说,或是翻开手机看各种都市霸道总裁王道小说。说实话,我一年认认真真读完的“有用的小说”,可能真没我隔壁家二愣子一年读的字多,一本武侠网络小说就是几百万字咔咔给你往上整还是写哪算哪写个天荒地老,那是他读的书多还是我读的书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从书里得到的东西。也许一本小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书,但是只要你从这字里行间学到了知识,学会了道理,哪怕只是学了霸道总裁的要爱惜自己喜欢的女人,我觉得也是学到了道理。而如果你读了很多书,事后问你这是关于什么的,你却什么都想不起来,那么就算花时间阅读,意义又在哪里呢?我觉得读好书的意义就是增加了你收获知识的概率和效率。所以可以的话,还是要选自己喜欢的,岁月沉淀后积累下来的书籍,让自己做一个真正读书的人,而不是假读书的人。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两句话告诉大家,读书是好事。读书者与不读书者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得到自己心目中的颜如玉及黄金屋,只是大家所喜欢的标准不同而已,人生在世,只要诸恶莫做,诸善奉行即可,读书人中也有邪恶的人,不读书人中也有善良的人。弟子规中有句话,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说的是不读书的人,意思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做,而不去学习圣贤教诲,那就会变得自以为是,执著自己的见解,违背了真理,这也是不对的。还有一名话,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说的是读书人,意思是只知道啃书本,不知道按书中的道理去做,只能使自己华而不实,那么会有什么出息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所以,不读书与读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读了要去实践,不读书的话就会失去增长知识与智慧的机会。
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区别还是有的,当然也不排除说不读书的人就不优秀,但是各个方面来说还是有点差距的。没有学历和技术的人,为了活下去,不得不长时间地工作,对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未来,而是下一顿吃什么。当今社会经济正在向金融型、知识型的方向发展,专业技能越来越重要,那些没知识、没技能的人,只能一辈子都被挤压在社会的最低层,除非中奖,否则极难有机会翻身。这些话虽然难听,但却很真实。说到底,世界正在变,从前那种刚从田上下来的大老粗闭着眼睛也能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年代,没文化就要挨打,有文化的,打起人来,根本就是兵不刃血。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高中的时候在家里写作业计算一道函数题,然后邻居大妈过来瞅了一眼说——在算数啊。她不知道数学领域比她想象的宽泛多了。我妈其实是比较强势的人,但是长大后我经常对她说很多事物的方法原理,后面她就会经常有问题就问我了。对别人的说话语气也是我女儿说……貌似她女儿知道的挺多的样子。聊天的时候,读书多的人不经意间就流露出一些诗词,经典理论,而读书少的人很久才憋出几句自以为文绉绉的话。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但毫无疑问,书籍给人的世界增加了更多元素。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不假,但凡是有文化有内涵的人,一眼看去就会觉得无形中的说不上来的气质在那,莫名其妙的就有一种好感有内而发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还有文化人骂人真是一个脏字不说,还能把人骂的体无完肤,有些你还听不懂,只当夸人呢!!!我是喜欢钱老围城里的一句话: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