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你在同学困难的时候借给了他35元钱,绝对是雪中送炭,过去这么多年同学相见他还想着借你的钱就是没有忘记当年你的恩情。你既帮到了同学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又收获了友情何乐而不为呢?这个我认为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人生几十年如果太精于算计是在活的太累。35元投资了你的友情我认为你这笔“投资”很划算。
赚了。因为按银行利率来算,35元放在银行存定期25年,按年利率10%的复利计算(1990年之后的存款利率降到了10%以内,到了本世纪定期存款利率很难超过5%),1.1的25次方是10.83,本息合计约10.83×35=379.05元,而同学却还你1000元,你赚了621元呢。
亏了。因为按可比价格计算,25年前的35元要远远大于现在的1000元。想想看,1984年35元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够全家人的开销,而25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已经攀升到了三四千元,1000元只相当于月工资的三分之一。这样算来,同学才还你1000元,你肯定是吃亏了。
人生的亏与赚,岂能通过简单的价格换算来衡量呢?生活之中,浮于表象的繁华和享受可以用金钱获得,但沉敛于心的幸福和丰盈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而生命的美好,不仅需要物质的积累,更需要我们用一颗博爱、感恩和宽容的心,慢慢打磨,细细品味。
我们暂且不谈亏与赚的问题,就说说你和这个同学:可以肯定,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愿意借给他钱的同学,一定是你心中认为值得信赖和相处的人;而时隔多年后,同学没有忘记你曾经的帮助,主动找你还钱,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懂感恩和守诚信的人。
我想,你借钱时压根就没有亏与不亏的顾虑,不然你也不会在之后的30年间,从不去提醒和索要。所以我的回答是:你和同学都是人生的赢家——你秉性善良,用自己的宽容赢得了同学的感恩和尊重;同学不忘初心,用自己的诚信赢得了你的友情和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