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知文字到理解内容,除眼睛和神经系统外,一般不需要其他感觉器官参与,所以我们把它称为“眼脑直映”。眼脑直映的关键是排除头脑里潜在的发音现象,即阅读时做到不朗读、不唇读、不喉诵、不心诵。眼脑直映的原理依据是,语言表达与阅读理解的不一致性。语言表达必须运用明确的、线形的、连贯的语言,而思维活动却可以是片状的、块状的,具有极大的压缩性、高度的跳跃性。读者在理解文字时,是按自己的思维习惯,用自己内潜性的“语言”来理解。因此,阅读中经常出现理解速度大于视觉速度的现象。
写小说时,脑中始终闪现着文字所要表达的场景,想象着是怎样的环境和情景,人物与人物之间是以怎样的姿态对话的,或者每个人物想了什么,做了什么,有着怎样的情绪或面部表情,只有头脑中想到了,且想象的合理、形象、生动,并将想象的情景诉诸笔端。
面对的是大脑里面的图像,我们在写小说的时候一定都是要在脑海里面构造出来整个场景,之后再用自己的笔触描述出来的。
写小说时面对的应该是大脑里的图像。因为小说家需要去描述一个环境进入小说,这样可以写出更好的小说。
应该是大脑里面想象的图像,因为如果写小说面对的只是文字的话,那么就可能写不出一些好的小说了。
图像。因为写文章要要求思维缜密,而且思路一定要清晰。脑子中有那个场景,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