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人力外包公司的招聘田经理的职业素养怎么这么低下呢?也许这位田经理太实在了吧,还把“公司规定”搬出来了。聪明的HR,肯定知道,这是公司的口头授意,因为不喜欢招聘北京人的公司多了,基层岗位北京不愿意干,也干不长,还脾气大,不好用,特别爱教训别人。所以,有些公司不用北京人都是潜规则。这位田经理,随便找个理由,比如学历、资质等不合格(最好的硬伤)就打发了。带有职业歧视的语言是不能摆在明面上的,结果被抓了实锤。
盒马的道歉,以及解决措施,还是欠水平。盒马生鲜作为大型企业,在当地落户,是一个解决就业人口的大工程。完全可以与当地人力资源部门联合声明,要保证一定比例的当地人比例。这是有国际惯例的,甚至许多国家都写进了法律。比如,中国公司在非洲,有的贫穷国家要求员工“本土化”率高达70%,否则你就开不下去。奇怪的盒马生鲜落户的当地部门没有吭声啊,难道北京人真的这么有钱,不愁就业?连这个吸纳就业的机会都不要了?
对此,我们只能说,做为用人企业,无论如何,不能将地域作为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符合自己企业用人标准的一个指标。北京人确实有钱,随随便便一套房产就是几百上千万,但是,这并不表示北京人就不能做普通的工作了,不代表所有的北京人都是趾高气扬的。所以,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面试的是求职者的能力、心态、责任心等等,就算这个北京人来面试最终没有通过,那也是他的能力问题,不应该是因为他是北京人。
做广告行业几年,一些公关公司的套路基本都熟悉的差不多了,说说这次盒马鲜生的事儿吧,我觉的可能是一次精准营销吧。为什么要做一次这样的营销,无非是想制造热点事件,给自己涨涨人气宣传一笔,不管好坏,最起码让大家知道我是谁了,我们盒马鲜生是干什么的,印象的好坏后期再洗就行,反正就是想告诉大家在北京有一家我们这样的消费地点。
阿里对于危机公关的处理能力很强,盒马生鲜很快地就针对性作出了两份说明(具体的截图我就不放了,其他老师的回复中有)。而且非常巧妙地利用盒马生鲜小编的北京人身份,来证明自己的团队中聘用北京人的事实。对于平息事态,这种处理方式还是很不错的。但真正能否获得北京用户的谅解,就不太好说了。
除了十多年的非典时期,这是有史以来,第二次北京人受歧视事件吧。职场火锅作为资深HR,真为盒马公关和力伟招聘水平“捉急”啊。招聘经理一条微信对话,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许多阿里、盒马的人力资源外包公司没饭碗了,原来背靠大树好乘凉,一句话就锯断了大树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