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前景很差。一线施工单位有多苦在这我就不说了,各位都了解。最困难的是这个行业看不到脱离苦海的希望,如何把一个制造型行业变为创造型行业,如何把一个压榨人的行业变为尊重人,依靠人的行业。这是所有土木从业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低效的工作方式,依靠大量人力物力的补贴,得到了巨大的收益,各位都在网上鼓吹中国建造速度,殊不知这些都是一线劳动者一口血一块砖垒起来的,本质上今天土木行业的工作方式,更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修长城的方式没有什么区别。而且未来依然看不到希望,完全自动化,依靠计算机,智能建造的时代依然遥遥无期,最重要的是行业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改变这种情况的决心。
现在土木行业的工业界也有一些相对火热的方向,比如BIM,建筑/设备的物联网/自动控制,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施工管理,应用各种高端统计建模的可靠度/风险管理,各种各样的整合一体化,以及干打雷还没怎么下雨的智能交通系统ITS等等。但是这些火热领域的根本技术要点,基本不在土木专业的知识上,不在于力学,不在于有限元,而恰恰是在于编程/算法/统计等方面。换句话说,这些土木行业里相对有前景的领域的工作,恰恰是更适合计算机的同学来做。
其实国内现在房地产还是很好的吧,有很多什么计划之类的,看到了一个TPO10的计划是直接起薪20w,也有很多年薪起薪就是12w以上的。当然大多数人还是要或从事设计,或咨询,或开发商或者施工方,各有利弊吧,施工单位是最奔波最辛苦的,但是施工单位是最锻炼人,最出成绩的 只要肯努力,肯拼搏,三五年当上项目经理的大有人在,而且施工单位转行去干设计和甲方,咨询这类的单位也很简单,一直在施工单位干也行,我觉得收入可能在国内算中上等水平吧。
土木工程的就业从来没风光过,但是也不至于太差。BIM在国内的市场环境下,目前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不大。设计院由于整体素质较高,上BIM难度不大,但是BIM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工程从立项到竣工直至管养的全过程,按国内的施工单位和业主的素质(这里业主主要是指政府项目的业主,按照现在的建设模式,大部分业主连看懂图纸都有困难),想要跟上比较困难,除了一些高大上的工程项目,全面代替现有的工程建设模式比较困难。
施工行业的待遇,我了解的中铁中建待遇还是不错的,和地方上的事业单位比较确实高,但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加班费,一个月8天的周末加班双倍工资,把这部分减去,那就不一样了。,一线的施工员、技术员整天灰头土脸,干净衣服都穿不上,很大一部分人都被钉子扎过脚,当然,好多行业都有受伤的风险,鞋子、衣服被钢筋挂破口也是常有的事。
有不少同学都是去地产的,地产热度又起来了,苏州,无锡,南京,合肥房价都一路飘啊。而且确实做地产发展空间大一点,有不少都转营销去了。施工,桥梁真的很苦,跳槽真多。做桥梁,在设计院里,本科有点低。不过进去之后过几年都一样。bim在国内发展不会那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