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年少时,最期待的每天心心念念的就是过年。那时还小,什么都不懂,像所有的孩子一样,都喜欢吃喝玩乐。小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吃,吃好吃的东西。所以,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才会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各种零食,各种水果,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且还可以领到不少长辈给的压岁钱,那样就有零钱留着以后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和零食吃了。过年还很热闹,处处欢声笑语,夹杂着时不时响起的一阵阵鞭炮声,伴随着各家各户从早到晚贺新年的喜庆乐曲。过年给人的感觉就是喜庆,热闹,欢乐!不知道是否每个人的感觉大抵如此。但曾经年少,过年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的美好。现在,长大了。依然盼望过年,却早已心境两重天。依然盼望过年不再是因为有好吃的,有红包领。只是因为一年当中只有过年假期才是最多的,可以连续休息几天,这对于现在工作族来说应该都是最珍贵难得的奢侈了吧。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好好放松的最佳时段了。可以抛却工作中的种种烦恼,一心享受家里长辈尤其父母的各种各样的关怀如弄一桌你喜欢吃的饭菜。能吃上他们做的饭菜,享受他们的关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以前是家里穷,生活条件没那么好,总盼着过年,穿新衣吃很多好吃的玩好玩的。在外地工作的父母也回家一起过年,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看赵本山的小品包着饺子其乐融融,饺子里还会有硬币,谁吃到了表示一年的好运,现在过年呢,越来越怕了,在外工作赚钱不容易,还未成家,不仅亲戚朋友催促结婚生子,还要走亲访友给红包,心都在滴血,回一次家半年的积蓄都没了,可怕的还是“相亲”年后的各种张罗,说看不上人家,家里亲戚朋友就会说城里待惯了,瞧不上农村人,各种说酸话,婚姻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三言两语就说清的,同学朋友之间的“攀比”你买车了,他买房了,各种聚会之间的攀比,毫无人情味可言,不知道“年味”是什么了,也找不回从前了。
过去过年追求的物质会多一些,现在追求的精神会多一些。过去物质较为缺乏,忙了一年了,到过年了,安顿下来,休息一下,好好的享受美食。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的有滋有味。虽然不是很丰富,但是那种心情和感觉都是很亲切。现在物质丰富了,忙了一年,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了,一家子坐在一起各自的手机忙不停,说话少了,沟通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不知道有多么远了。导致现在的过年物质极大的丰富,感觉越来越远了。年味不再是以前的味道了。都怀念以前的年味,那么就远离手机,多些沟通,多些更美好的接触。
又是一年的过年时,也许我们长大了,对过年没有小时候的期盼。小时候,一到腊月就开始做各种年货,排队做年糕,刚刚做好的年糕热腾腾的一股香气。是年的味道……家里做芝麻糖、磨豆腐。全部都是家里人一份份做好、存好。我们满是期待过年早点到来,穿新衣服,拿压岁钱,吃好吃的。现在,市场经济下,所有东西市场上都能买到。也懒得花费很大的功夫做一些糕点,小时候缺少吃穿,阀值更大;现在想吃什么,想穿什么,随时都可以买到,阀值更小。所以对过年的期盼越来越小,越觉得现在没有年的味道了。
小时候过年,感觉特别有年味。没到快过年的时候,父母会出去置办年货,坐在父母车座后面,可以看着路边上到处都是卖气球、年画、对联的。有时候父母会停下来买个超级大的气球,我就在坐在自行车后座拿着,感觉特别拉风。和父亲去批发市场买糖和瓜子,等到春晚的时候拿出来一起分享,感觉得好幸福。但是现在已经找不到那种年味了。一到过年就是各种的短信群发和给领导拜年。再也不能和自己的父母围在一起看春晚,聊过年了。
小时候过年印象不大了!因为奶奶八九岁去世的嘛、那时小、印象不是很深、而且条件也一般。过年的时候有点压岁钱、爸爸和亲戚都会给点儿。我只感觉有奶奶在、才叫温馨的过年、记得她以前总会带杨梅回来给我卖完鸡蛋以后,好温馨好开心!再长大后的过年也印象不多。现在的过年年味甚少、最开心就是群里抢红包、放放烟花吧。放烟花很浪漫很开心!谁不喜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