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占有负面消息,显得很有“能量”,会使人产生优越感和成就感。我的老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双龙认为,因为普通中国人关心的事,更喜欢人际传播,比如跟亲朋好友求证,或在公众场合谈论,在消息的口口相传中维系着人际关系和获得共同的社会认知。由于被需要,掌握负面消息的人就会有特殊的优越感,并会引起他人效尤,因此,这种人际传播偏好极易导致负面消息蔓延。
物以稀为贵。世上,大小好事太多,数不胜数,如稻米般不值钱,故而好事不出门;而坏事就相对很难发生了,正常的社会,人人都洁身自好,勤奋努力,于是坏事发生的机率就低。然而,人心是喜新厌旧的,喜欢大新闻,满足自身乐趣,打发无聊,故而当有坏事传出时,人人相告,无他,很少发生的坏事发生了,简直太太满足自己的八卦心了。
我从传播学的角度说,好事大多构不上发生了什么事的级别,而坏事则易达到这一级别,举个简单的例子。农村年年都有人建房,能建房是好事,虽然也是发生的事,但年年都有,大家不会在意,构不上传播的级别,了不起知道有那么回事就行了。但一旦房塌死人了,马上就传播开了。
在所谓坏事发生的时候,相对于大众的评论,自己的意见表达基本上不被听见,大家认为自己是沉默或者可以忽略自己,这时候,假设自己沉默的基础越来越大,传播的也越来越厉害。而所谓好事,更多的时候只是自己和被帮助人的臆想,没有其它人会关注。
心理学认为,人都有准确决策欲,都会想办法避免犯错。别人决策错误,自然可以提高自己正确性,因为对自己利好,因此也就乐得宣扬别人的“错误”。这种 “人性不完美”,使我们更愿意接受和消费负面消息,继而体会到置身事外、幸灾乐祸的“幸运感”。
我想是人见不得人好,但更见不得坏。人心复杂,人见不得人好,熟识之人会将自己做的“坏事”传于他人,内心包含幸灾乐祸,以他人倒霉为自己之快乐,见不得人好这种心思,所以要把坏事传出去,最好人人嘲笑你,如此才能高高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