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打孩子的父母一般都很自私,敢于而且积极主动要孩子过分孝顺,否则进行道德批判等惩罚。被打的孩子也许和别人建立优质的关系有困难,举个例子,暴力家庭父母子女间的关系充满冲突等负面的东西,在这样关系中长大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去选择关系和经营关系,因此他的情感需求长期被压抑相较之下,与父母有一层血缘关系,他在孝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亲密的需求满足。
要配合其他手段一起,下面已经有人说了,可以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还需要一个条件就是监禁,受害者无法与外界去的联系,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如果受害者可以得到外界腐朽资本主义的什么普世价值观、人权宣言等糖衣炮弹的攻击,就无法产生崇高的革命理想。所以除了棍棒,还要关起来,具体方案可以参考羊叫兽网瘾治疗方案。
就这句话本身而言,这得看是什么样的“棍棒”,为教育孩子的“棍棒”是正确的,虽然家长很多时候的观念很滞后会有不对的地方,但是他们也毕竟有他们的想法.但也不是孝子都出自于棍棒,而棍棒有时也不出孝子。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都是相对的。
孩童的情感就像储蓄罐,里面储存的是爱,如果打多了爱少了,长大后他不但不爱你,可能连好好爱别人的能力都失去了(本人就见过这样的)。当然,一味的溺爱也不可取,但我相信用脑子而不是棒子教育孩子会更好。
如果想让人不需要反复提醒,一下子就能记住你说的话,最有效的方式是恐吓。从心理学上,这是利用了情绪记忆的方式,用暴力让孩子对你产生恐惧的情绪,你说的话孩子因为恐惧而深刻的记住,永不忘记。
从古至今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就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也知道爱护孩子。但作为一个父亲,能体谅过去父母那种无助的感觉,因为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萌生过暴力惩罚的念头,只是忍住没有实行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