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养鸡都是散养,记得小时候我家的鸡白天几乎看不到它们的影子,到了傍晚时分纷纷进家,跳到树枝上过夜。当时很纳闷,怎么这鸡还会找到回家的路,问了奶奶才知道原因。从小养成的习惯。奶奶每次喂鸡的时候,都会发出同一种声音,让鸡知道这种声音就是喂食的声音,在喂食的时间鸡还没回家,奶奶便会用这种声音将鸡召唤回来,久而久之,鸡在特点的时间知道要喂食了,就会回家,有一些贪玩的鸡在听到喂食的声音后,也会跟着声音回家。
在农村里有着“猫记千,狗记万,母鸡只记二里半”的说法。意思是说一般家里养的母鸡,它最多只能记住二里地的路程。就像一些狗去到一些陌生的地方时,它都会在沿途的一些岔路口做记号的。而土鸡虽然不会做记号,但是它会记路的。并且它也很清楚,自己的记忆不好,不能走太远,走远了就回不来了。这个就是鸡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来,是进化的结果。
因为土鸡和野鸡不一样,它要依赖人类,尤其是依赖它的主人。如果自己记不住路了,回不去了,那就只能是饿死了,在野外的生存环境是很不适合家养鸡的。至于为什么鸡不去别人家里,原因也很简单,去别人家里没有吃的不说,而且还会遭到驱赶的。农民朋友都不傻,自家的鸡都认识的,别人家的鸡来吃食了,自然会驱赶的。
总结起来就是鸡自身有回家的本领,他们也能找到家。就像人有记忆力一样,鸡也是有记性的。谁对它好,谁对它不好,它们都是心知肚明的!比如农夫家的鸡,我爸爸经常驱赶它们,所以即便是爸爸喂鸡食也不会去吃。而我妈妈经常喂鸡,只要看到我妈妈过去了,鸡也就从山上都回来了。
记得小时候家里也养过鸡,每天早上都要给它们喂食,然后让它们自己出去寻找食物。到晚上再用特定的声音呼唤它们回家,有的鸡太小不知道回去,于是我们就去找到它们往自己家驱赶,过段时间它们就养成习惯,自己知道回家啦。其实这也象人一样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
在农村里长大的就会发现,一般自己养的鸡很少走丢的。就算是走丢了,只要听到主人的呼叫,也还是会自己找到回家的路。就算是新买的鸡,只要把它关几天,然后在放出去,即便是到大山里去了,它也还是会找到回家路的。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鸡是有记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