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媳妇又是婆婆。我生儿子婆婆不管,主要原因是自己的老公没钱。我老公家三个儿子,一个是私企大老板,一个是浙大研究生,这二个儿子值得公婆骄傲,我老公只是一个普通的理工男,当时赚的工资不够他自己开销(当时只有110元)。所以公婆首先看不起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老公),婆婆自己说她偏心眼的,以后不用我老公养老的。说了很多让我老公伤心的话。有二次为了一点点小事骂我几个小时,我当时年纪轻只能哭,现在想想也是很伤心的。这样肯定看不起我和我的儿子。后来我们有自己的公司,买房买车日子好过了,时不时打电话或来我们家看看。到后来公公生病住院,该在医院照顾我们也照顾,该出医药费也出了,公公去世的丧费也出。过年过节就是刚结婚的前几年没给,因为我要带儿子,老公工资又低,一家三口过日子都困难。后来日子好过了每年几万都给的,现在婆婆还要说我的不是。说了这么多,只想说不管怎么样婆婆是老公的妈,儿子的奶奶,我爱老公和儿子,老公也对我很好,所以对婆婆起码的尊重也要的,以后婆婆的养老也要负责的。现在儿子结婚了,对媳妇也真心对待。因为媳妇是儿子的老婆。婆媳之间的矛盾也肯定有的,很多事情不斤斤计较,不干预儿子媳妇之间的事。不知道说的对不?
我的妈妈和奶奶都是非常事少、宽容、想得开、没有脾气、实在的人,她们有过一起住带孩子的经历,也在一个城市每周见面,但几乎没有过任何矛盾,她们都是跟绝大部分人都不会有矛盾的类型,我妈妈和我几个姑姑也没有矛盾。但你要说我奶奶、姑姑一见我妈就特别喜欢,那也不是,事实上,我妈从来不会去刻意“做人”,并不讨喜,但就几十年来我妈从来没多过事这一点,并不那么心宽的姑姑们也慢慢看到并认可了我妈的宝贵之处。即使在我爸爸过世、我也不在老家的情况下,奶奶和姑姑们也完全把我妈妈当做了自己的亲人,行为上也和对待其他亲人无异。
现在小孩子已4周岁啦,跟公公和婆婆相敬如宾的生活,因为之前该吵都吵过了,大家都知道底线在哪里,反而更会相敬如宾。上一辈人多半都是节省惯了,家里只有儿子周末有在家吃饭时,公婆才会多买些菜,才会有鱼有肉吃哦,平常我回家晚餐都是蔬菜为主,放以前又要小媳妇委屈啦。现在我成长了,有了不同视角看待问题,咱可以中午给自己吃肉嘛,晚上就当减肥餐啦!实在要想晚餐吃大餐,就不回家吃饭,自己想吃啥就吃啥,不要给公婆添麻烦嘛。总之,不要太委屈自己,这样自己也会有好心情面对老公、孩子、家庭成员。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每个女人都面临的问题,婆媳之间是相互的,只要一方不乱找事,另一方也就不会闲着没事干找事。婆婆也是从儿媳妇过来的,应该要理解儿媳妇,会考虑不让儿子为难而善待媳妇,媳妇也会慢慢熬成婆,为了自己老公,能忍的也要忍,也要善待婆婆,关键还有儿子老公这个中间人,一定要做好中间人,不要顺从自己母亲也不要太惯媳妇,更不要在中间来回说谁的不是,要在对方面前夸奖另一方,多传送些正能量的东西,不要生气了谁都不管不问,多说些对方的好,这样的家庭才会和睦,家庭和睦了,什么都不是问题了。
首先要明白,婆婆不是媳妇的妈,媳妇也不是婆婆的女儿,你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自己的子女骂两句,子女不会记仇;自己的父母吼两句,父母不会计较。所以,婆媳之间只能相敬如宾,客客气气,千万别越了界。过份的亲密最终会酿成灾难。能分开居住,最好分开居住,在空间上保持距离。分开居住了,婆婆也不要经常去。过份的关心,就是越界,就是对年轻人生活的干涉。
婆媳关系出现矛盾,儿子是最重要的调停人,这是需要有较高的情商,调停时要公平。不过尺度的掌握难度很大。解决方法,就是儿子要多承担一些。在处理婆媳关系中,不要太过斤斤计较,不要小气,这是婆媳双方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只要大原则一直,存在小矛盾也是正常的,和而不同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