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能够将还有用的器官捐献给北医三院有需要的患者,余下的部分捐给北大医学部做实验研究用,或者给学生们做解剖实验练手之类的。我不希望有个公开的葬礼,而是希望在乎我的家人和朋友们,以他们自己喜欢的/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与我告别,然后继续前行。
不办任何形式的葬礼,身上的零件,眼角膜+心肝肾,凡是还能用的都捐了,骨灰嘱咐家人洒海里,做到两点,第一自己死了,不给别人添麻烦;第二,死人不和活人抢资源。
就是很简单的那种,只有亲友两三,放一首我最爱的歌,哀悼完以后捧着我的骨灰去海边,全部撒进大海里。
想把自己的骨灰烧成一套骨瓷餐具,碗里会乘着冒热气的米饭汤圆炸酱面热干面鲜虾馄饨红油抄手过桥米线,盘子里会躺着红烧肉糖醋鱼宫保鸡丁干锅鸡翅麻婆豆腐鱼香茄子,汤匙会舀起浓稠温润的八宝粥或鲜美的鲫鱼汤…
如果家人同意的话,那就捐赠遗体吧,葬礼从简,用剩的零件火化了,找个不起眼的小坟头埋了,祭祀不烧纸钱,烧书,畅销书不看,找作者死得比我还早五、六十年那种。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星球大战中“莱娅公主”的扮演者Carrie Fisher去世,生前长期受抑郁症困扰的她,要求把自己的骨灰放在了巨型的百忧解药丸(抗抑郁药)的模型中,一起埋葬。整场葬礼都没有想象中的哀伤和悲切,而是尊重Fisher对于葬礼的设想,认为这是一段值得庆祝的生命。越来越多的人不想再把死亡看的那么沉重,不想在与家人告别时留下的只有哀伤。人们开始正视它,谈论它,甚至有了前段时间琼瑶所说的“计划自己的美好告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