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地索取爱,当过度需索者感到伴侣没有给予足够的爱时,他们会通过指责、抱怨、攻击、或者伪装成受害者,来向伴侣索取爱。但一次次的索取会让伴侣感到很累。相反,安全感足者会用更积极的方式进行沟通,营造出解决问题的环境。比如,如果异地的伴侣最近不怎么说话,过度需索者会抱怨:“你最近都不理我了你是怎么回事!”而安全感足者会说:“最近我注意到你似乎比较沉默,不知道你有没有觉得?你一切都好么?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么。
异地让一些琐碎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经年累月成为大的矛盾,远距离也会遮蔽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更大的、且不易察觉的问题。因为你们之间的相处时间和相处方式都是有限的。而即使隐隐感觉到了问题,异地也可能让人选择忽略或是拖延,可能是我想多了吧”,从而让两个人错过解决矛盾的最佳时机。久而久之,甚至是一些不完全相关的小事将矛盾引爆,在对方眼里就会觉得怎么这么任性,“至于么,发那么大的火”。
比如现在很晚了,临睡前,可是就是很想打电话,三十秒不行,那十秒好不好,十秒也不行,那,那就打通一下,你就对我说一句话好不好。我也不想打破你的作息规律,但你能不能让我知道,只要我需要你,你就愿意来陪着我。而我是不是真的舍得让你通宵达旦的陪着我zuo 呢?不会的。自己心里得到了抱持,便会自己安慰自己。以后我再也不提要求临睡前电话了。
过于依赖“直接明确地表达爱”的方式,过度需索者会过于依赖明确的表达爱的方式,来判断伴侣是不是爱自己。和伴侣身处两地的过度索需者,无法触及到伴侣的真实生活场景,只有通过不断的确认维持安全感。比如不断追问:“你爱我吗”,只有伴侣明确地说出“爱”,或者做出明确符合过度需索者标准的行为,过度需索者才认为对方是爱自己。
异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放大了伴侣之间的不安感,而“任性”成了表达不安的一种方式。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在人最脆弱的时刻会变得格外难以接受。这种脆弱可能是心理上的,也可能是生理上的。当自己最紧迫、最需要回应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会令人感到沮丧。
女友没有安全感,就比如婴儿体验到的最初的感觉是被抱持或被放在地上的感觉。离开了子宫中安全而且紧密的保护,婴儿落到了广阔的空间中。在这个空间中,摔落在地是一种令人恐惧的危险。被抱持的体验是感到“双臂环绕”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