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和学生时代里,相对单纯(相对无知)的自己面对相对单纯(相对无知)的圈子,生存法则便也显得相对简单进而更有时间和空间体验幸福的幻觉;而成年之后,任何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相对复杂的圈子,生存法则便也显得愈发复杂,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存显然是不小的挑战,为了学习和适应复杂的生存法则,以便更好地生活,我们往往过于匆忙,以至于忘记细心体会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因此,总体来说,大部分时候,童年时代和学生时代更让我们感到轻松,更让我们感到幸福。
学生时代你是无产阶级,吃父母的饭。 成年后你是负产资产阶级,你背负的是你的生活和你家庭的生活。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你犯错成本低,也许此时限制你行为的只是面纸墙。 而成年后限制你行为的可能就是个枷锁了。再说回幸福,其实很简单啊, 学生在生活娱乐上的社会压力小(大多数),成人因为要赚钱养家,工作压力大,业余时间少,对社会实感的默认和无奈把当年的天真所带来的幸福(无忧无虑)给慢慢磨蚀了。
当某人说,好怀念童年啊,大家纷纷附和的时候,那种要求积极的活在当下的声音,就慢慢的沉默了。当然,这也说明,的确大多数人的确也认为,童年比现在好,否则,这成为不了强势舆论。什么不用米兰昆德拉的“媚俗”呢,米兰昆德的理论更多是针对的是集体对个人情感的扭曲和剥夺,而不是倾向于言论这一方面。
童年时期,几个层次的需要都能轻易得到满足,而成年后我们都需要为满足需要买单。作为成年人,会自觉不自觉的通过回忆过去去舒缓心情或是别的什么情感体验,我们都需要某种行为去宣泄。如果有人给你说这些,那就做一个合格的听众。无关乎人生各阶段的价值问题,只是不经意的一句话而已。
两三岁的时候,在大街上随便抱住一个女生的大腿,并说一句“姐姐,你好漂亮”之类的话,往往会得到“你真懂事”“小朋友嘴真甜”“你好可爱哦”之类的话,甚至有时还会得到香吻一枚,而她一旁的男友(老公?干爹。)也只能陪着呵呵笑。
我奶奶就这么说。完全不赞同好么!成年时代比儿童时代真是幸福得太多了。儿童时代被人管制束缚,没什么自由抉择的权利,连思维都是不自由的。成年人能赚钱能自由思考能自由移动,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空气也都是清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