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会讲两个例子:90年的时候温州要建机场,省里面不允许。最后市里貌似是善作主张的把机场建好了,逼迫省里批下了航线。当初温州地理位置太差,不给修铁路,温州市民华侨集资修建了金温铁路,至今南怀瑾先生的“温州”两字还挂在老火车站上。政策不支持,我们自己来。资金不支持,我们自己来。我们的先辈如此胆魄,如此硬马,让晚辈们每当想起,都不禁击节叫好!
我有个朋友就是温州人,出生在广州,父母20岁不到的时候就从老家出发,来广州打工,那个时候就是刚刚改革开放的80年代。现在在广州开了几个厂,搞电池,身价十来亿了。大家问问自己父母或者差不多年纪的亲戚那个时候在干嘛,答案就很清楚了。
温州人做生意带亲朋好友,是历害的,我村里有个人种植石斛成功了,发财了,后来把全村人多带起来,后来亲戚带朋友带亲戚,后来全镇人学这种,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温州人,从十八岁开始经商,如今身家三个多亿。不算大富豪,但也小有成就吧。我们温州人懂得把握机会,03年的时候,那还是制造业市场迅速发展的时候,我把握时机,办了一个小厂,乘着这股风,我挣了人生第一桶金。同时大家都知道生意人的压力有多大,只有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才能有更好的心态面对商海沉浮。所以我也像大多数的生意人一样,有一个小姨子。之后呢,风口不可能一直都在,一旦风口消失,必须要学会放弃,要懂得止损。所以当江浙皮革制造业风口消失时,我当机立断,卷了公司3.5个亿,带着小姨子跑路了。
我在北方做项目的时候,业主那边的领导多数都要靠我们销售卑躬屈膝,请客吃饭拉关系送回扣才能搞定。我以为全国的甲方都是这样。有次去温州交流项目,有一个中年大叔,全程笑眯眯的听我讲完技术方案以及商务方案。去机房演示的时候,这老头态度特别谦卑,问了我很多问题,并且叫我老师。我最惊讶的是,他问的问题真的是整个技术方案中最关键的几个点,一一解答以后,他当时就报了一个不至于让我赔本,能让我小赚一点点的报价,问我干不干,我当时都没有拒绝的理由。后来才知道这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是他们那的一把手。
我山东人,在东北做鹿茸生意,温商大名是如雷贯耳啊。简单来说,温州人与东北人打交道非常讲究诚信,他们在首次向东北人订货的时候,订单就是10吨,一手钱一手货,从来不拖欠。这样做让东北人觉得温州人非常的讲诚信,而正是因为这样的诚信,温州人才可以做赊销的生意。经过这样几次的交易,温州人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信誉,先付两成到三成的定金,将货物卖掉以后再付全款。在每次生意中,温州人总是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交易,绝不拖欠,这让豪爽的东北人非常的放心。我虽然也讲究诚信,但魄力终究比不过这些温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