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念“hang”(去声)。这个读音在某些词汇中有局部保留,不过看川剧听到“hang羽”年轻人还是觉得很奇怪。说到这个还有“咸阳”,虽然“咸”表示盐的味道时大家都念“寒”,戏里唱“han阳”年轻人也不习惯。不知道简化之前“咸”和“鹹”是不是都念“寒”,毕竟“咸”字生活中确实不常用。
杏,应该念“恨”,现在都读“信”了,川剧《情探》有一句唱词:梨花落,杏花开,梨谐音离,杏谐音恨,用谐音双关的方式体现出女主与男主分别后的愁闷,现在只有极少数演员还唱的是“恨”,生活中说起水果“杏”的时候会说“her”(儿化),大多数年轻人对此感到不习惯。
像上海话的否定副词“勿”(vəʔ),由于很少有人拿方言用作书面书写,加上容易与强势的普通话的“不”字联想,所以会产生“不=vəʔ”的错觉(“不”字应该读pəʔ)。
比较奇怪的一个是表示蹲义的“跍”(我怀疑本字还有可能是“踞”,但还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从前念“哭”(入声归阳平),现在念“姑”,就是受到普通话的影响。
比如漂亮,有些地方方言可能理解成瞟良。觉得不合适。
微信的微在客家话里应该念“mí”,(微信应读音是"迷信" )受普通话影响现在都念"v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