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的时候甚至不明白如何操作投币洗衣机,几个月没敢去洗衣服。生了病不知道药房在哪里?也不知道看病要先约见家庭医生,有急诊才去医院。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路过繁华喧闹的街道,却体会不到任何温度。
刚到到加拿大圣玛利亚大学报到时,本来就方向感不好,同时不熟悉国外的地图软件,地图上的定位和实际地址还有误差;导致我拉着行李箱在街上走走停停,兜兜转转了一天才找到租的公寓。
刚去纽约的时候,由于不认识同学,也没有朋友,所以每天上下课、吃饭、放学,购物都是一个人。在国内已经习惯了和兄弟伙伴们三五成群,吃吃喝喝,打打闹闹的我,觉得十分孤单。
初到伦敦,至少时会经历一到两周的“聋哑时期”。哪怕我是在中国英语水平中等偏上的学生,并且在国内已经加强听力和口语的练习了,初到英国对英式口音和语速都不太适应。
每到放假的时候,朋友圈里就会被留学生各种出游的照片刷屏:北欧的极光、都市的繁华、异国大海的蔚蓝、夜生活的多姿多彩,大家似乎都过着无比热闹,绘声绘色的生活。
当时我在纽约留学时,因为地域差异,国外的饮食也风格迥异,不同于国内的蒸炒炖炸各种菜色,国外大多以冷食为主,一日三餐的切片面包配果酱真心吃不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