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人物类的稿子,一起写稿的是一位新影院的同学,她是我在湖青认识的很要好很要好的朋友,后来的一年我的稿子里很多都是和她一起写的。这一次,是我印象最深的稿子之一。交稿时间很紧,我们还是新手,都有些紧张。大概中午十二点,我们就到了图书馆碰面。我们坐在基本书库里的长板凳上,把能找到的相关资料都翻出来放在一边,两个人分着一本一本快速浏览。时间不多,所以我们看得很专心,大脑也随之高度运行,一秒不敢停下,看到有感处马上交流,一直看到六点多,觉得略有了解才敢开始下笔。现在回想起来,那种畅快的感觉真的让人怀念。
去年我偶然参加了图书馆的一个阅读活动,和在图书馆自习或者看书严肃认真的氛围不同,图书馆活动的氛围意外地活泼,让人不自主的放松下来。我不仅听到了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从不同方面对阅读的感悟,也自己制作了书单,参加了阅读知识竞赛,按了抢答器,玩了猜词,整组一起背了一首诗。在这次活动中,虽然大家都是来自各个院,之前也并不认识,可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配合得十分默契,最终拿到了团体一等奖,大家在笑声中收获了许多。
大四考研,然后在图书馆遇见了一个同样准备考研的小哥哥,很高很有气质,每天支持我很有动力的去图书馆的不是考研,是他😂,可惜的是,我近视很严重,将近五个月都没有看清楚他到底长什么样子,不过听过他的声音,不太喜欢他的声音,但还是一如既往地相见他。
去图书馆学习的时候,我们都是把书放在桌子上,隔了几天再过去,书都没有了,当然挺紧张的,问问周围的同学原来老师都收走了,然后去找老师,老师说他也不知道,正要沮丧的时候,老师说看那边都有什么,我一看,老师还是挺好的。
有一次去图书馆,对面坐着一个大二学长,在进行手绘实习,好奇是什么样的,就去看一看,结果大二学长拉着我的手说:学弟,我立体感不好,你帮我想想这零件的剖视图是什么样的。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图书馆,发现正在装修,阅览室暂停开放,门口贴上一纸告示,上书:如果您尚未具备马克思的毅力,请不要进去留下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