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作为一个原创作者,经常会有编辑约稿。举个例子,2016年6月3日我要交一份3000字专栏,那么无论提前讲多久,我一定会拖到2016年6月2日的深夜,才开始动笔,我深深的知道什么是契约精神,我也不愿意辜负人,但是我依然会玩玩知乎,看看微博,刷刷豆瓣,直到次日平明,才仓促的开始落笔。当我把稿子交上去,编辑给我回几个大拇指说老冯你太特么牛了,还是一样的锋利和走心,你们知道我怎么想吗?我特么心里难过的要死,我如果没有这个狗毛病,我能够把这个打磨的更好一百倍,但是我是个没出息的窝囊废,我什么都明白,但是我就像个不能控制自己意识的残废一样,像个傻子一样非要等到DEADLINE之前,才火急火燎的开始工作,明明可以有一个更好的自己,但是我却永远看不到。
有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思想和行为不符。明明想着不能悲观,不能堕落。但是最后还是堕落了下去,连思想都无法控制。
我是一名研二的学生,明年这个时候毕业,想到自己快毕业了却不知道该干嘛,学术这条路走不下去也不想走,工作又没有任何方向,现在每天都处于放空的状态,捧着手机看些有的没的,只吃不动,懒得发短信懒得接电话懒得跟人交流,连身边的感情都懒得去经营,我怎么会堕落至此,如何拯救自己,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想到这些真的是痛彻心扉。
大一女生,长相普通,家境普通,因为没有胸部,就是那种基本没发育的,深深的自卑,曾有轻生念头。
我一直对自己很不满意,学习身材外表感情,有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只会浪费爸妈的钱。最近尤为如此。今日读到周国平的文章觉得很有共鸣。文章名字叫《一个人和三个人称》一个人可以用熟知的三个人称来看自己:你,我,他。第一人称不用多说,我是谁,我要什么等等。真正做自己不易,但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又很盲目,所以需要其他两个人称。第三人称,我是一个“他or她”。实际上是在用别人或社会的眼光看自己,审视自己在别人眼里什么样子,在社会上扮演什么角色。题目问为什么讨厌自己,有时候是第三人称视角过于强大了,一直依据别人的意见生活,陷入了另一种盲目。第二人称,把自己当作“你”来对待,意味着和这个人面对面,像朋友一样敞开心怀诚恳交流。和“他”不一样,“你”是超脱而体贴的,就像把那个在人世间挣扎着怀疑着的自己迎回家中,关切ta理解ta和ta促膝谈心。人在世上离不开朋友,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要善于做自己的朋友,需要比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怎么改变?经常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运动。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人生路上有自己这个坚贞不渝的好友,就什么也不怕了。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唤醒那个更高的自我。
大学时候,找了一个并不喜欢的女朋友,两个月之后就发展到带她去开房,第一次做完感觉自己并无想象中的愉快,而是满满的愧疚感 第二天清早送她回了学校 ,晚上打电话提出分手,电话里很长时间的沉默,她说好啊那就分吧。自己花言巧语追上她,但是本质上对她并无好感,只是自己想找个女朋友陪自己罢了 追上了也没有身为男朋友的自觉,不负责任的人是我最厌恶的,但不自觉中我就成了我以往最厌恶的人 。自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去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只能随着自己的本能去面对每一件事,在这些时候我最厌恶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