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从高中开始,每隔几年都会重读一遍,每次读都觉得读懂的部分更多了一些,更明白其中一些人物到底是怎么想的,再反观自己的人生,会更加平和和坦然一些。村上的书,其实有很重的加缪《陌生人》的影子。主人公常常是一个对于名利之类世人常常趋之若鹜的东西没什么追求的人,甚至一点也不上进,每天只是怡然自得地活着。然而,就是如此孤独,不随世事飘摇的人,不被主流的“人一定要有上进心”之类条款所影响的人,却活得心安理得,并且活出了自己的一份性格,有自成体系的三观,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和方式,并且不轻易因他人的责难而有所改变。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没有上进心,却依然自成体系的,活得孤独却怡然自得的主人公。
《看云识天气》,我大伯是高考恢复后第一批大学生,他有不少书放在爷爷家。90年代,我上小学后识字后,很喜欢在爷爷家看大伯留下的这些书。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这些书激发了我对世界的兴趣,其中最震撼的就是《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是基于人们对天气现象观察的经验总结,在书中用简单易记的语句介绍了这些规律,并配了彩色图片和文字说明,比如“勾勾云,雨淋淋”、“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等等。在实践中,我鉴证了这些规律,这也为我认识这个世界打开了新的大门——这个世界是有规律可循的。同时,这些简单易记的规律成了我对小伙伴的谈资,在当时我的同学中,我成了诸葛亮一般的存在。
后来也读过许多书,却再也没有高中时候用诺基亚功能机看完的《明朝那些事儿》来的震撼。帮助重塑了自己的三观。首先改变了我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观,明白世上还有第三种答案,还有曲折,还有妥协,也明白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不是绝对的。传统义利观深入内心,对自己的启发非常大。许多历史人物各有特色的智慧像是一本目录,自己也可以选择喜欢的东西深入学习,不少人是跟随拜倒在王阳明,李贽等人麾下。虽说是一部关于明朝的书,其实也是当下的世界,理想世界永远只在理想中,现实和现在才是理解斗争的磁力场。共勉。
看了点书,喜欢的书很多,深受启发的也不少,但如果让我抛掉其它只留一本在我的生活的话,我一定选《红楼梦》。这也是有学妹让我推荐书的时候,我说你一定要看红楼梦,哪怕是不看专业书都行。网上对红楼梦的溢美之辞有很多,我不再重复。如蒋勋评红楼一样,我觉得这是一本适合在人生任何阶段任何时期都看的书,让你见了大世面、大低谷,美好、丑恶,真心、肉欲,挣扎、无奈。最后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真的是《平凡的世界》,小时候家里一直就有,好像是爸爸的朋友年轻时送给他的。我从小什么书都看…之前还有点嫌弃这本旧旧的破书…后来真的看起来之后,真的感触很深。整个人的三观开始塑造的那种感觉。看完《平凡的世界》之后,对人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而为人的种种,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了。感谢好书,感谢我爸的那个朋友多年前英明的选择了这本书送他…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位爱看书的女生和一位书店的男人的书信往来,让我发现,看书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能让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有心与心的交流。不过,男人最后病逝。女生知道男人死亡都没有机会去查令十字街,他们也从未见过面,彼此之间的美好却一直存在。“你们若恰好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