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发朋友圈,是为了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的想法,发一些照片配上一些文字,我觉得能传递快乐,时不时的去看有没有人给我点赞,或者评论,时间都消耗了……再后来,是因为自己很在乎的一个人,可是他并没有太多关注我,没过多久,我删掉了连同他和朋友圈所有的一切,我开始改变,健身去KEEP ,看文章去微博,然后就在闺蜜群里活跃,我觉得自己应该沉淀了,不需要太多人关注,以前的自己太过浮躁,现在重新启程,去发现更好的自己。
我以前很喜欢发朋友圈,觉得自己做的事能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这种心态强化了做出一件事情的成就感。但是后来发现想要安安静静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自己往往会被这种心态扰乱。对得到朋友承认的渴望让我更多的考虑做一件事是否赚眼球,怎样做才能维持、提高自己的形象。隐约觉得是某种心态在作怪。思考了很多,然后一个月没碰朋友圈,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得浪的时候也少了。发现自己平静不少,多了些从容,感觉稳重了许多。事情向好发展。
有一种人,天天都笑嘻嘻,好似和谁都能合的来,但很少联系朋友,脾气也出奇的好,好像世上也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们愤怒和悲伤,心中怀着最初的梦想,却不和现实中的人分担,只是默默的做,以为能用砂砾和泥土堆出山川。他们懒得埋怨,懒得分享心情,在人情世故收尽冷暖后,也无心写矫情的文字,发到朋友圈换取同情,你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只是一笑,只有在大多数人都入眠的时候,他翻着书,亦带着耳机,看到共鸣之处,忍住心中的情绪、苦涩,继续读下去,直到昏睡。
绝大部分朋友圈里的人,都只能是“我认识的人”这个分组吧。我常觉得,微信朋友圈是近年来最伟大的社交发明。人人网既庞大又臃肿,你大力扑腾起的浪花,很快就被淹没在跨越太平洋的代购里。微博离现实太远,又顾及转发量,说什么都得字斟句酌,情绪攥在手里,像受潮的一团盐巴。而且这些账号吧,都太公开了,太透明了,谁和谁互动频繁,谁和谁成了好友,都一目了然,就像韦小宝同时被康熙帝和天地会关注了一样,讲什么都施展不开手脚。
微信里加的人都是后来工作遇到的,因为不想加到qq就智能加微信了,而且他们都是用微信啊,是不是发个微信过来给你布置一个任务啥的。万一我想吐槽一下老板,总不能发朋友圈吧,肯定是发空间啊,有的时候遇到第一次见到的人,总会被要求加微信,我跟他们又不熟,微信上多是一些半熟不熟的,同事,老板,爸妈亲戚啥的,发一下朋友圈还得考虑影响,还得塑造一个积极阳光的形象。
个人发朋友圈很少很少。看东西的时候遇到非常好的转发下。平时一直属于潜水状态。朋友圈里很烦有的人这也发那也发,一天吃什么干什么别人都知道了,我可不想这样。老发还特别招人烦。人家朋友圈刷了半天全是你吃饭睡觉打豆豆。朋友圈着东西,一天一两个差不多就好了,没事的时候休息几天。不要为了发朋友圈而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