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经济不发达重男轻女之风尤盛的地区,这就不好说了。这往往也是天价彩礼的重灾区。在这样的地方,独生女反而不那么普遍,这里的父母仍然不把女儿当自家人(只有在扶弟魔的时候才会说大家是一家人),同一个家庭,资源往往向兄弟倾斜。因此结婚时会索要相当多的彩礼,这笔钱给女方本人了吗?NO!女方在这个过程中仅仅充当一个“商品”的角色,这笔钱往往给了她的兄弟们,往往进了她爸妈的腰包,而非她本人。
其实彩礼和嫁妆意义上是差不多的,但是中国人对这种礼数都看得很重,所以其实区分就是男方给女方的礼物和礼金,女方回访的礼物,一般女方不会给礼金,但是要给嫁妆,嫁妆就是嫁到男方家里所要送的东西,给女儿的陪嫁品,男方把女方的女儿取走了,需要送钱和礼物才能得到新娘。其实彩礼和嫁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夫妻双方结婚现在很多都是家长给钱和嫁妆,都是给小两口准备的,也是希望两人之间以后的生活会更好。
彩礼的本质就相当于一个“买断费”,不是买断女儿的性命,而是买断冠姓权、买断后半辈子的随夫居住权、买断儿媳后半辈子照顾公婆而不是父母的权力、买断女方未来创造的劳动价值归属于夫家。这笔钱相当于一次补偿费,是给女方父母(兄弟)的。这笔钱不是给女方的,是补偿女方父母的,相当于“你们家给别人养了这么多年的儿媳妇给点补偿”,没错,古代把女儿称为“娇客”,意思就是说女儿迟早是别人家的,女儿是客人。
一般都是两方父母出。现在我理解的意义就是,孩子要成家了,两方父母都帮孩子一下,给小家庭一点原始的存款。小孩子结婚时经济刚独立,但是正好是老人财富积累最多的时候。新家庭要有一点储备金,不至于等结婚了,已经自立家庭了,还和父母张口要。
等老人老了,没能力了,孩子也会帮父母的。相互帮助嘛。
离婚补偿,如果哪一天离婚了,尤其是男方对不起自己离婚的,万一分不到财产,彩礼钱多少也算是补偿.预防离婚,觉得男方家给了这么多彩礼,男方家就会对她更好,因为如果对她不好,她离婚,男方家就会损失一大笔,不划算拆东墙补西墙,就是从男方那里要得高价彩粒,然后用这笔钱给自己的儿子做聘礼
嫁妆彩礼这东西要提也是你和你女朋友去私下谈,相互传达双方父母的意见,这样有个台阶下我一直认为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用来制造问题的,所以如果能吃点小亏(这个程度因人而异)换来双方达成共识就最好,毕竟要结婚的话还有几十年要过,搞得结婚跟谈生意一样大家都会很累,祝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