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六十年代初,随父母支援大西北建设过来的,来时刚上小学一年级。见证了她的变迁,崛起。父亲曾说:平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个宜居的地方。当年中传毕业有机会留在省城,还是留恋这个地方,回到这座小城。曾被同学耻笑,因为他们有在京城的或省城的,在他们眼里胸无大志,没能力才会在小地方!看着他们在京城一家三代,五六口人挤在九十平面的住宅里,拿着地级市退休人员三四千元的工资,生活在大都市.生存状态冷暖自知。平凉四季分明,春天可去崆峒山看十里山挑花,夏天可去半坡吹凉风,秋天可去采金果,冬天宅家享受二十二度室温,出门可看玉树琼花般的雪景,这就是我这个定居平凉人的小幸福
作为一个平凉本地人……客观的来说,可能是地理位置的原因吧,我感觉平凉还没有年轻过,就已经老了。它是一个典型的封闭的小山城,不可否认它的环境挺好的,很适合养老,这个城市整体的氛围就是那种很温和的感觉,可能是跟崆峒山道家思想有关系,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高铁至今未开通,火车站也并不怎么高大上,而且经济发展也相对滞后。总之一句话,平凉是一个并不适合让那些有怀抱有梦想的年轻人大展宏图的梦想之地,而是适合让那些风霜一生的人安度晚年的这样一个小地方。
如果不是某些人耽误了这个城市10年,它会是三省中心,一座无需侧重煤炭,依靠旅游避暑文化而兴起的文化小城。但多说无益,这座城市是沉默的,生活的人也在这片宁静下,拥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他是一个养老之地,一点一点规划自己需求不多的未来,想着自己悠闲的生活。年轻人请走出去,当时光逝去,这里仍有一座小城,可以让你回来,在柳湖旁边踱步,寻找着一丝丝小时候的记忆,包括那物是人非。
平凉,我心灵皈依的原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很多人都有一个去平凉的梦想,中国,几百座城市中,在我心里,平凉,永远是那座独一无二的魅力城市。白天素颜的你落落大方,这里,是一座四季分明、风景独特的城市,她是我魂牵梦绕的家园,她,牵着我的手,带我走过美好的童年,至今,不论我身在何处,都能听闻她的讯息。
平凉是一座冬暧夏凉四季分明风景怡人的城市,道教圣地崆峒山被称为天下道家第一山,此山又是传说中黄帝问道广成子的神山;崆峒山所在的大区域有伏羲故里—成纪文化城、云崖寺、龙潭寺、南石窟寺、大云寺、西王母宫等,可见该区域历史上很知名,是中国人文发源地之一。
以前心心念念想要借着上大学走的越远越好,现在听到乡音就浑身一颤,想吃羊肉串,烧烤,麻辣烫,火锅,酿皮,同乐园是永远也忘不掉的,还有和闺蜜们逛过的南门十字,每次都爬的很辛苦的崆峒山,一中的校门,二部的干拌……那么多回忆,怎么说的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