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小的时候,可能是小学刚接触英语的时候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个时候的我自己天马行空地这么想:比如说有个外国人他不会国内语言,但是他又勉强在中国定居了,他的孩子由于出生在中国,受周边影响会了中文,也同时受父母影响会了他们国家的语言,这个人就能很好地去翻译。我不认为一个人简单地认识苹果等一些物体就可以沟通了,因为不同国家语言的语法是不同的,抛开语法的细节不说,任何语言也没办法对应地翻译。成年人学别的语言难就难在母语已经在脑子里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只有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才能同时接受这些东西。高中一个从小在广州长大的同学就印证了我这个想法。她会我们的家乡话,粤语说的也很溜,就是因为广州本地人多都是说粤语,她自然而然就学会了粤语。就像人天生就是具备语言能力一样,别的动物怎么训练也不会,而人不需要刻意学,只需在这个环境成长就可以了
在不懂得对方语言的时候,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手脚并用的比划然后做动作来表达自己想做什么。然后在漫长的日子里慢慢的也就能学会另一种语言了,学会对方语言的方法,就是像婴儿一样学习,与对方一起劳作生活,融入到他们的圈子中,从一个一个单词,到词,再到句子。我觉得第一个翻译英语的人应该是这样的。
很简单吧,看过一个纪录片,原始人中,两个部落的交流,最开始通过肢体语言来领会,比如打招呼,每天第一次见面的动作,这个持续一段时间就可以理解了,然后随着交流深入,两个部落可以交换小孩来体验生活,然后孩子长大自然会两种语言。第一个翻译英语可能不是这么原始的办法,但是也应该差不多吧。
第一个翻译英语的人应该是传教士。他们刚来到中国,如果要达到传教布道的目的,必然要通晓汉语。由于语言不通,他们最初是运用身体语言,连比带划,连蒙带猜的来和中国人沟通。时间一久,他们逐渐地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词语和句子,来满足日常生活。
在,降临,这本书中,里面有一个语言专家学习了外星人的的语言。是通过指着椅子说椅子。吃苹果说吃苹果。好用,用电脑设备的记录,他发出来的音。多次确认。要学习新语言的话,必须要和他实际交流才行。否则只通过录音什么的,是永远无法学会的。语言专家如是说。
这个问题《降临》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只不过后期对于单词量的学习依赖现代科技和现代语言学的方法,可以学习很快,而古代学习就会比较慢,任何一门语言在没有相关资料的前提下,学习只能依靠肢体语言表达,这个不仅是在人类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亦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