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店,老底子的布店里顾客选好布,营业员开好票,再用木架子将小票和钞票夹好,通过铅丝“哗啦”一声传到收款员面前。忙的时候店堂里头顶上只看到一根根铁丝上飞来飞去的铁夹子。 帐台一般在最里面很高的地方,几乎贴着天花板,要有台阶才能上去,那收账人坐在里面,一抬头取下铁架子上的小票和钞票,在发票上很响的盖章,震得门口都能听见,然后把零钱和发票夹回铁夹子上,一用力哗的一声又甩回去。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蛮好玩的!
上海尚存的老行当、老手艺之一:老虎灶。 提起“老虎灶”,每个老上海人都会觉得亲切,虽然老虎灶的周遭从没有名流出入,更没有过高档奢华场所,日子平淡如开水地流过了百年,但当年老虎灶“巷口街头炉遍设,卖茶卖水闹声盈……沪火炎炎暮复朝,锅储百沸待分销”的闹猛场景至今仍是许多老上海人的记忆。
糖人 还记得小时候, 最期待的就是挑着担子卖糖人的老爷爷了。 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放着糖料和工具。 儿时的我们惊奇地看着在制糖人手下诞生的12生肖、葫芦...... 边看边拍手叫好。
鸡蛋糕。应该已经失传了。不知道为什么作为一件食物会失传。这是我小时候早餐的主食。正宗的鸡蛋糕是用鸡蛋,米粉(米磨成的粉),白糖混合后烤制的。味道和蛋糕有一点类似,但是更多了米的香味。如今,早就无处可寻了。
蔡侯纸,当机器代替手工之后,手工纸越来越没有市场。终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彻底停产。如今会古法造纸的不过十多个老艺人。因为古法造纸工艺复杂,再加上资金的缺乏,年轻人多不愿继承。
皮影 精致巧妙的人物剪影, 耳熟能详的故事戏剧, 亲切特色的吴语唱词, 皮影艺人躲在白色幕布后面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皮影的世界。现在在七宝老街,还能觅得这些艺人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