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说的的,就是一句话:别用正常人的眼光理解他们的世界。实用一点的就是:不要在他们状态不好的时候,强迫他们做任何事。我先说自己:双向情绪障碍,抑郁倾向。当发病的时候,情绪并不受自己控制。所以别人对我说以下这些话的时候,其实只是作为旁观者远远躲到一边去了,这些话有:"哎呀,好了,来高兴点高兴点。"(强迫患者高兴)"不要这么想,还有那么多人比你还惨。"(强迫患者高兴)"来来来,跟我一起出去走走。"(强迫患者面对外界)这样做,不好。他此时对自己的内心没有足够的掌控能力,所以是无法用正常人的方式如回避,多角度观察,让自己置身于不同环境等方法转换状态的。
一个孩子出现孤独抑郁的情况,我觉得原因是家长造成的,比如家长的理解,家长对于成绩的过于重视,家长根本没有尽到家长的义务。
可以考虑去站在孩子的角度替他想问题,当他觉得困难时,不要一味的指责他,而是帮助他一起寻找解决方法。不要只在乎孩子的成绩,要去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还有要多陪孩子,陪孩子到处走走,看看日出日落,看看花花草草,让他对家长打开心扉。
坦白说,我曾经抑郁,父母让我看开一点。作为孩子抑郁自闭,我想是她的父母没有尽到责任。孩子青春期是孩子叛逆敏感心理也很脆弱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父母,孩子不只是衣食住行的满足,追寻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如果父母从小就做到了,时刻关注了,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父母要把孩子当作大人来看,改变与孩子相处时的方式以应对青春期的孩子,注意与孩子交流时的语气,换位思考,多替孩子想想。多鼓励和表扬孩子,不打骂孩子,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多对孩子进行正面的评价。要多关心孩子,对于孩子的想法,父母要帮助孩子,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孩子自然能接受父母的意见。
必须先了解孩子怕的是什么,是什么问题让他想不开,如果是家长的态度那你改,如果是学校的氛围那给换,不是针对根本问题的措施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一味的关心呵护只会加重孩子的逃避症状,当然,也请一定把握好度,孩子就一个,自然要全心全意对他好,但是好过了头,抑郁症没有了,自大狂也同样要不得。
不要去打压孩子,作为传统的家长,发现孩子有些毛病的时候。往往会去批评孩子的各种不对,在这过程中往往会夹杂着一些言语的暴力。这对这类孩子的内心创伤是非常大的,因为这类孩子的内心往往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所以,一定不要去批评讽刺打压孩子,生活中,这往往会无形地表露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