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搭车穷游,行至成都,得知餐馆里米饭2元随便吃,为了省钱,特定每天两顿饭,上午十点半左右一顿,下午六点左右一顿,每顿饭两人点一个菜(记得好几次都是红烧茄子)然后狂吃米饭。一天早上我们起来九点左右,走在路上,实在太饿了,看到路边有卖油条的,我们两人商量一番,才决定买了两根油条,一人一根,狼吞虎咽掉,从没感觉油条那么好吃。
每到一处必然去当地地道的馆子吃一顿最普通的本地人吃的饭+一瓶本地啤酒。喜欢坐巴士四处看。去本地人家里做沙发客。每到一处必然去博物馆,跟着语音导览或者解说员走一遍。不管到哪里都会给爸爸妈妈寄一张明信片,现在大概他们有40几张来自世界不同城市的明信片了。不管到哪里,都会想起一个人,想他要是和我一起去的会是怎样。
无论旅行到哪里,我都会与当地人同住同食同劳动,一起去集市卖物、参加宗教活动、赶亲戚,成为这家的女儿、妹妹、姑姑,得到认可、最后获得一个新名字,如我的佤族名字"觉娜",意为天上来的人;维吾尔名字"凯丽碧努尔"意为心灵之光。
每到一地,必逛当地的菜市场。不是故意玩另类,而是真的很有意思。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当地最真实的物价,在这里你可以买到一些当地最正宗的美食。很多时候我都能在当地菜市场发现一些新鲜又好玩的食物。
近几年我的小爱好是买冰淇淋。作为冰淇淋狂,每到一个地方,总要看当地有什么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品牌和口味,然后速速买下,直接在大街上边走边享受。
在台湾花莲,一个台湾人、一个香港人、一个南京人加上我一个上海人,早上四点起床骑机车上山看云海,结果一路开到台湾公路最高点,来回里程大概等于横跨台湾,回到青旅是下午五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