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用过最快捷,最有趣,一举两得的方法!刚开始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提高听力的途径就是每天听,反复听,去吃饭的路上听,睡前听一听,可是我发现的问题是:路上听的时候有些随意,如过眼云烟,没什么太大的效果,让我一动不动坐在那里听,又坚持不下去,听一会就跑神儿了。看美剧就更别提了,满腔热血的我被剧情勾引的哪还管啥听不听力的呀!不过坚持了一段时间也算是有点效果。后来,我偶然间参加了一个英语小话剧,那次我的台词可不少,为了练好台词,我从网上搜集了英文原音,就模仿着那几句话练,它说一句我跟一句,我练的还不熟的时候,再听原版已经觉得轻松很多了,而且听得过程中也不觉得很无聊,并产生了兴趣。自此,好像打开了我练习听力的大门,顺道为我的口语建造了一扇巨大的落地窗。以后,我在路上听听力的时候会先泛听一到两遍,然后嘴里念念有词,跟着听力一起读,一天一般只听一篇文章,当然只在路上是不够的,最好找一个空闲的时间和一个没什么人的地方,怎么舒服怎么读。你去模仿的过程中比任何时候都更注意每个单词或单词之间连读的发音,也包括音调,轻重缓急等。刚开始我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文章好,索性就买了一套新概念3和4,里面很多文章,赠送听力音频,然后就开始了一天一篇。每天把一篇文章练熟之后我会照着课本自己读一遍,再用手机录音录下来,之后听自己有哪些地方不足,刚开始听简直是对自己耳朵的折磨啊,哈哈不过后来越来越好!最重要的是现在听听力根本就不是个事儿了呀!说起来都容易,坚持下来也是需要一定毅力的,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我也不例外,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一些途径或方法尽量的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有趣,更高效一些。
词汇量是做好听力的绝对基本保证,并且我说的词汇量是听力词汇量,这和阅读词汇量是有很大区别的.你看到一个单词认识,并不代表你听到它的时候也能知道是什么意思,并且听力需要有更高的要求,需要你马上作出反应而不是还去慢慢回忆。 举个例子,当你听到shake ,sad ,happy 时,你并不会去思考就会明白是什么意思,因为这些是你的听力词汇。但如果是fluctuate,tragedy,ecstasy,差不多的意思,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这就需要对单词以及语境形成一种听觉反射,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不仅仅是词汇量,还有语法以及语言的思维方式。 例如倒装,刚开始听一定不习惯,要反应很久,但是当你听多了,熟悉了外国人的说话方式之后,很容易就从他的轻重读,语调来听出他想说得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习一个新单词新句子的时候,不要忙着抄,不要忙着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而是先接触他最纯正的发音。把意思和发音联系起来,而不是把意思和拼写联系起来。当你想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你脑海里回荡的应该是那个意思的发音,而不是那个单词的形态,不是那个单词有哪些字母构成的,就像现在我用中文写文章,我脑海里面是语音在回荡,而不是一个一个没有声音的字出现在我的眼前。要是用视觉学习法,当你有一个想表达的意思的时候,脑海里浮现那个单词的拼写的样子,那你能脱口而出吗?当你听到他的发音的时候,你能反应过来吗?当然不能!管住你的眼睛和你准备抄抄抄的手爪爪!把精力集中到耳朵接收到的声音上!
找到合适的音频,听清每一个发音,听懂每一个意群。发音里会有音变现象,如:连读、浊化、爆破等。听清每一个音变,弄懂为什么这里会有音变。 例如:got it.你自己读是不是got就是got,it就是it。但听力里偏不这样读。它给你浊化got的t为d并且和it的i连读,最后还爆破了it的t。你听到的就gody(手机打字,不好写音标,只能这样表示了)我想got和it这两个词就是化成灰你都认得,也绝对不会读错。但是,当它是一句话还特么放在你的听力里的还浊化、连读、爆破三连变的时候,只会让你想 屎,并发出如下疑问。
找一个比较简单的、有一定长度的听力小短文,尽量一次能大体上听懂,实在不行就再听一遍。在听的过程中,即使个别单词、某个句子听不懂也没关系,要尽量“猜”出全文的主要意思。听完之后,用几个关键单词(如名词、动词等)或者几个句子,把全文的主要意思写下来。此外,有的人听完以后,可以想想你记起多少内容,要对整个文章有个清晰的脉络。有的人可以把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英语复述一下。如果你听了几个听力小短文之后,没有一个能一遍就大体听懂,那你就要选择更简单、更短的听力小短文。
张开你的嘴巴说,每一个发音都力求准确,让你读的单词读音和音频里的一模一样、一模一样。 如果你某一个单词自己读的和听力里的不一样。那储存在你脑海里的读音和实际上的福音就不一样。后果就是,你看这段听力原文的时候爽到起飞,小case嘛,稳得一批,但是,听得时候,狗屁不通。如果你执意用自己错误的发音去听懂是事上不一样的听力,那就只能祭出大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