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也有过坐办公室的经历。当时的感觉是,事情不是很多,但是脑子却很乱。办公室里的忙碌和空闲,总是一阵一阵的。有的时候事情不大,但是却很琐碎而且是一道涌过来,让人感觉心烦意乱;有的时候事情很少,却隐隐有着事情马上就要过来的感觉,让人感觉心燥不安。这种感觉最强的时候,真的可称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忙也无绪,闲也不适。用心理学的术语讲,整个一个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好在下班有时间,环境可以暂且脱离。只是下班不久心里还是空荡无神,要好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因为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还有一项同样艰辛的付出,被忽视了——这就是“情绪劳动(emotion labor)”。最初,它只是指那些对员工的面部表情有特殊要求的职业,比如:空姐要付出“热情的情绪劳动”,护士要付出“关心的情绪劳动”,医生要付出“冷静的情绪劳动”、殡葬从业人员要付出“悲伤的情绪劳动”……
利用着碎片化时间刷着碎片化信息,信心满满地定下目标然后把计划重启,甚至深知熬夜的危害却还是在床上摆弄着手机。你对自己说,我又学到了新的知识。你肯定自己,下一次的计划一定会实现。放下手机后,马上用保温杯泡了菊花茶加枸杞。你会感觉到累,只是因为你没有在为自己卖命。
因为我们处理办公室事务时,总在遇到未曾预料的事情,为此不停地考虑和应付,整个身心都在不断拉扯。如果还牵涉了人际关系方面的思考,那么需要解决的事情就更多更杂了。这就像在惊涛骇浪中驾驶一叶小舟,不耗费相当的精力是不可能的。
并不是坐着就不动用骨骼和肌肉,维持坐这个姿态,就需要上百条肌肉的紧张和全部躯干骨的支撑。而有时一个看起来简单的手部动作,也需要几百条肌肉协同完成。所以虽然看起来你只是坐了一天而已,却消耗了大量的能量。
用脑也是一种劳动,也消耗能量。确然如此,人脑消耗的能量非常惊人。但是就我的经验来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异:我在办公室坐一天,和我在咨询室坐一天,包括我讲课时站一天,同样用脑,疲倦程度是极其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