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说最后一个月的效率简直高到爆表!相信很多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都是上课的时候扣手机,睡觉,打游戏,听音乐,反正就是很少会认真听课。我也不例外,上课的时候很少听课,每到学期末,老师都会把重点画下来。为了不挂科,最后一个月开始进入疯狂“预习”备考阶段。效果显而易见,几十页的重点几天时间里就通通背了下来,那种效率简直不敢恭维,高的惊呆自己。
在大学里,每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月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因为前面的那段日子,大部分大学生基本都不在学习。这么说吧,大学生可以有各种理由不学习,例如,我是某社团的干事,社团里的事情没做完,我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做。再例如,最近没钱过日子,不想问父母要钱,我就逃课出去做兼职。还有更离谱的理由,唯有为手机才是最自由的姿势!
坚持了一个月没有熬夜,为的就是早起看书,感觉那个月瘦了几斤。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过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在一周之内看完了两本高等数学。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最后一个月为了期末考试能有个好成绩,达到绩点,真是不择手段。每天没课就去图书馆,是预习不是复习,然后活生生把一个学期都没怎么打开的书看完。完全结课后,基本生活在图书馆,连中午都只是在桌子上趴一会,除了吃饭上厕所都屁股不挪椅子。





